会议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会议资讯 › 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
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

发布: 2015-12-01 11:52 | 作者: 赵沁平 | 查看: 1732次

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许嘉璐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赵沁平作书面讲话

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于2007年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作书面讲话。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近七十人出席了会议。国际汉字研讨会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韩国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发起。本届研讨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承办,安徽大学、中国文字协会协办。赵沁平在讲话中说,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弥新,它承载着悠久的古代文明,蕴含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中国,汉字又迎接了信息化发展的挑战,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赵沁平说,汉字不仅在其发源地中国使用了几千年,而且很早就被周边国家引进使用,它为以汉字作为语言载体的国家(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文明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这些国家(地区)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怀着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热情,为逐步实现各国(地区)的汉字统一与顺利转换,为在国际化背景下推进汉字的标准化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赵沁平说,汉字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为政府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他希望各国(地区)的专家学者充分利用国际汉字研讨会这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为推进汉字国际化、标准化研究,不断做出新的贡献。与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对国际汉字研讨会主旨与任务的认识、各国家(地区)在汉字政策方面和汉字信息处理方面的新进展、各国家(地区)汉字文化研究情况以及汉字的国际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届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国际汉字研讨会的主旨与任务,即:国际汉字研讨会应成为沟通各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汉字应用研究的桥梁,为各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提供交流和研究的平台。通过会议渠道,各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可以交流汉字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合作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为汉字的国际化、标准化服务。会议还就完善联络方式、畅通沟通渠道、工作语言和交流方式以及建立会议档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姚喜双,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会长李大淳(韩国),日本财团法人协和协会专务理事兼国际亲善部会长清原淳平,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箭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维嘉,安徽大学校长、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铁琨等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