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告 ›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

发布: 2015-12-01 14:37 | 作者: 毛力群 | 查看: 979次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

——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

毛 力 群(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沟通

方式已深深嵌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拇指文化由此而演绎了语言的新时尚。本文拟就短信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手机短信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机短信;语体;拇指文化;语言时尚

在街头巷尾,校园各处,随时可以看见这种景象:年轻人边走路边全神贯注其手机,

并不断用大拇指按手机键盘。有人说现在是拇指文化时代,的确言之有理。随着互联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崭新的e时代向我们走来。它改变了我们以 往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交流和沟通变得快捷且趋向多元化,由此应运而生一种新型的文化——拇指文化。所谓拇指文化,笔者以为应该是泛指用手机(现在也可以 在网络上进行操作)编写或接收的短信息并保存下来或进而得以传播的内容。拇指文化所营造的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是交际手段上的革新,它所带来的同 时也是交际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语言特点的变化,可以说手机短信如今正悄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语文生活。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目前国内手机用户已达2.5亿户,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约20%的

速度快速稳定地增长(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8月30日电)。截止去年12月份,手机短信数量已超过900亿条,每月增长率在10%至20%,据估 计,2003年手机短信总数量已达到2000亿条,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确信,2004年更是短信铺天盖地的一年。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 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短消息传递炽热的情感,张扬鲜明的个性,交流对社会现象的看法。而精悍的短信语言恰恰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从一个侧 面反映出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作为一种正蓬勃兴起的语言模式,短信语体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不管是让人欢喜还是让人忧,它都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态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工作者的思考。本文拟就手机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如何看待手机短信等方面作一番探讨。

一部分短信是作为附送日常信息的便捷载体,而绝大部分在拇指间飞转的则是网络上

下载的言语传情短信。拥有手机后,人们发现,原来,复杂的生活可以用浓缩的语言来调侃,用轻松的口吻来诉说。于是,一群短信写手应运而生,他们视短信创作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劳动,而他们在用短信换取报酬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以被称为中国短 信写手第一人的戴鹏飞为例,2003年3月31日,新浪网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原创短信专栏——戴鹏飞原创短信。据介绍,现在,戴鹏飞个人专栏的短信使用率大 概占所有短信言语的10%左右。戴鹏飞创作的短信系列,首日发送人气即超过20000次,平均每条150次,第二天发送量竟然超过了10万次,截止到现 在,网上下载发送量超过了300万次。[1] 受众的欢迎程度可窥一斑,因此本文分析的对象也主要是以这类短信为主。

一、短信语体的特征

弹指之间,一条短信便诞生了。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拇指一族的沟通了无障碍,

既没有电话语音交流转瞬即逝的缺憾,也不需象书信往来般得字斟句酌。短信语体是随意而快捷的,70个字里峰回路转(目前一般手机短信的最大容量均为70个汉字),因而也使得短信语体异彩纷呈,花样迭出。

(一)追求便捷,言语简略。短信,顾名思义为短的信息,无论是中文字符还是英文字符都受字数限制,因此,短信语言总是力求言简意赅。另外,由于输入汉字 的的方式不同,人们或喜用五笔,或喜用全拼、智能ABC,无论哪种输入方式,都希望减少按手机键盘的次数以求缩短书写时间。短信交流是一种介乎书面交流和 面对面交流之间的沟通方式,它以手机屏幕上的符号来体现,但同时又是“面对面”的、即时的(当然不排除有时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延时现象),所以强调快捷、简 略。在短信语体中,语言的短促简捷代替了冗长晦涩,词汇量少、用词简单成为造句的基本规则,因而多短句,少修饰成分。“今晚加班取消了,陪你逛街 吧,OK?”,“O”。这是两个朋友之间的短信约会,“OK、O”在特定的语境里就表示“好吗?”“哦,好的。”双方既心领神会,又大大减少了发信时的按 键次数,短信回应更是瞬间完成。

(二)混编、杂糅。这点与网络语言相类同,短信语体中,语言有着不可思议的丰富和变幻的可能。汉语、数 字、英文甚至拼音都可以无规则地混编杂糅着使用,并由此而不断创造出符合或失落语法规则的新词、生词,这个特点其实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活。短信语言从 这点来说完全是这个时尚的信息社会所孕育的一种新生代语言。在手机日益普及的这个时代,短信用户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随心所欲或别出心裁地对一些汉语和英 语词汇进行改造,自多媒体短信MMS服务推出以后,时尚一族更是可以对文字、图片、声音、符号等随意镶接,也可自由粘贴和插入,使得短信语言更活泼形象、 生动且富于个性因而异彩纷呈,让人大开眼界。 .+'''+.+'''+.     这是笔者生日时一个学生发来的短信图案,当时着实让我激动了 +   生日快乐    +     一阵子。

(三)语言风格幽默谐趣,富于娱乐精神。短信是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沟通方式出现的,因此幽默风趣是短信语体的常备特点。身处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现代人 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郁结于心,需要释放,需要发泄,更需要的是开怀大笑。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对轻松生活状态的期盼使中国人的幽默感与日俱增,这 一特征在数以亿计充满个性化的短消息中得以体现。收发短信的自由随意决定了语言的自由随意,短信的语言就是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它轻舞飞扬, 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让它蔓延扩散,短信语言是一种不是密码的语言密码,是充满个人色彩和时代背景的密码,它创意丰富,联想翩跹。年轻人这样安慰遭受挫折 的朋友:“如果感觉要哭,那就倒立。这样,原本要流出的眼泪,便会流不出来,你学会了 吗?” ;亲朋好友之间这样互相调侃祝福:“在新年来临之际希望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快乐得就象炉子上的水壶一样,即使屁股烧得红红的,也依然快乐地吹着口哨,幸 福地冒着鼻涕泡!”;害羞的男孩子这样对心仪的女孩表白:“一朵花摘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 了也走不到头;一句话想了许久,清楚了才说出口,认识你真好!”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口吻,却自始至终都在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

(四)修辞手法多样。在现代中国成就老少咸与发短信之时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因为短信语言之生动形象,用新潮一族的话来说,就是“好玩”。短信造句的趣 味横生,独具我们民族的含蓄幽默,字里行间能准确生动地传达人与人之间的特殊感情。几乎所有的短信佳作都大量使用了谐音、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讽刺、 双关、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70字之内,将汉语的精髓发挥到极致,短信世界简直成了现代汉语的洋洋奇观。“还记得那年在树下军训吗?教练对同学们说:”第 一排报数!“你惊讶地看着教练,教练又大声说了一遍:”报数!“于是,你极不情愿地转过身去抱住了树!”(谐音);“每天都是这样:和乔丹打打球,和泰森 玩玩拳,跟克林顿聊聊绯闻,与拉登炸炸楼,给小狗发发短信,真没劲!”(夸张);“6碰见9说:走两步就走两步呗,练什么道理啊;0碰见8说:胖就胖呗, 还系什么裤腰带啊;7碰见2说:行了,别跪着了,再跪也不嫁给你;3碰见5说:几天没见,就隆胸了!”(拟人); “8807701314520”(数字谐音,意为:抱抱你亲亲你一生一世我爱你);“一个月亮一个你,二个影子我和你,三生有幸认识你,四个西施不如你。 (数字排比)”……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短信语言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使人际交流的语言花样翻新,精彩纷呈。

二、短信语体的类型

短信语体种类繁多,它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模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传统语言的反叛,因而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或捧腹大笑,或倍感温馨。总体来看,短信无 疑是最精炼的散文,它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意思,用“短小精悍”来形容毫不为过,并且语言的风格又极具个性色彩,每则短信其实都是一篇浓缩的风格 迥异的散文。概括起来,短信语体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深情告白式。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和以往的鸿雁传书不同,也和电话交流总带着少许尴尬有异,短信以其快捷、自然、还带着点儿神秘意味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年轻人,成为爱情新宠。此类短信往往语意缠绵,深情款款,含蓄婉约。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语短情长,意蕴绵绵。

亲爱的,你今天在我的脑海里跑了一天,累不累?——含蓄热烈,暖意融融。

夜深关了霓虹,太匆匆,怎堪朝来寒雪晚来风。无奈泪,相留醉。几重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的改版,婉约派词风在此显得贴切自然,别有神韵。

(二)整蛊搞笑式。时下最为时髦,最得人心的 恐怕就是此类短信。这类短信往往在70个字里峰回路转,平铺直叙至高潮,然后抖出一个包袱,也就是在结尾处来个180度的笔锋大转弯,让人在出乎意料之际 开怀大笑。从某种角度看,沟通时的信息传播也许只是表象,而娱乐精神才是其精髓。“不许动!抢劫!全部举起手来!男的站左边,女的站右边。变态的站中间, 说你呢,还在看短信!”以搜狐网上的这条“整蛊专家”短信为例,共被用户发送了150万次,而在“爱情宝典”排名第一的短信被发送的次数仅为17万次,两 者相差悬殊,短信的娱乐功能之地位也可窥一斑。

你我都是单翼的天使,唯有彼此拥抱才能展翅飞翔,据说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的,我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你,靠!却发现咱俩的翅膀是顺边儿的!晕!——唯美的开始却以出乎意料的搞笑煞尾,让人拍案叫绝。

问你个谜语,世界上的猪都死了,打一歌名,别想了,呵呵。《至少还有你呀》——虽然话里话外都在整人,但还是博得了你欣然的笑。

你的眼睛眨一下,我就死去,你的眼睛再眨一下,我就活过来,你的眼睛不停地眨来眨去,于是我便死去活来!——虽没有吊你胃口,但从翻开屏幕到看完短信,相信你都会被对方的所谓爱情表白逗得满面阳光灿烂。

(三)温馨寄语(祝 福)式。在这个爱情速食的年代里,亲情和友情依然是永恒的主题。美丽的语言总是用来表达最真挚的祝愿。曾经在网上有过这样的调查:“过节了,你想以什么样 的方式去问候他(她)”,结果选发短信祝福的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7.1%.每到春节、情人节期间,中国移动每秒能处理470条短信的短信平台都被挤得水泄 不通。

青藤攀援着老树,老树擎举着青藤。在互相制约中,一个枯萎,一个瘫痪。孩子,我不是老树,你也不要是青藤——殷殷父母之爱,使人如沐春风。

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恋情很醉,淡淡的问候很纯,淡淡的意念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清言淡语中,流泻的是无尽悠长的情谊,感人至深。

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爸爸,春节应酬少喝酒!——年轻人调侃而个性化的语言中满溢着对父亲的关切之情。

天使说:只要站在用心画的99朵郁金香中许愿,上帝就会听到。我把花画满了整个房间,终于上帝对我说:孩子,许愿吧。我说我要看短信的那个人一辈子幸福!——这般纯净至美的祝福让人感觉如饮甘霖,沁人心脾。

短信语体除了作为交际应酬之用外,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它的休闲娱乐性,但短信的魅力又绝非娱乐二字所能概括,情感性、艺术性才使它更具深度、更显高雅,它们或叙事或抒情、或对话或独白、或文言或白话、或格言或谚语,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短信语体的成因

短信语体的形成乃至风靡全社会并不单纯是一种语言现象而已,它其实是人们在现代消费社会情境中,冲破“语言的牢笼”(借用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话),反 叛旧有的语言机制和思维方式时所形成的话语和符号系统,也即拇指文化演绎的是一种流行的社会文化现象。对短信语体的解读须得从分析其社会文化内涵着眼。

(一)手机短信演绎激情时尚。据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家庭主妇、办公一族、青年学 子,成千上万的人群都不断用拇指在不同的手机上按动,发送短信成了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成了一种具有特殊情趣的时尚,不会发短信在短信一族 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地老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基础的人们在拇指飞舞的同时,怎能不任自己的思绪飞扬而使妙指生花呢。

(二)手机短 信传达娱乐诱惑。无论是浓情蜜意的、含蓄婉约的还是诙谐幽默的短信都给现代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愉悦。现代社会日趋程式化,人逐渐被社会这个大机器所异 化,无可奈何地成为其附属物,个性难以尽情发挥,欲望受到克制压抑,因而在内心深处总是向往着自由丰富的情感,渴望着娱乐开怀,而短信正好给人们提供这样 一个交流娱乐的平台,成了交流与沟通的最快捷方式,幽默整人的短信更是应运而生,且流传广泛。手机使用群体的年龄构成使短信语言带有鲜明的“年轻特色”, 充满了活泼的朝气并富于反叛意识。我发,我发,我发发发,短信承载了现代人无尽的激情和快乐。

(三)手机短信与东方文 化的特征相契合。短信是不喜张扬的,比铃声大作的电话更有分寸,更为礼貌。短信给接信人很大的回旋余地与思考空间,弥补了电话过于直白和直接的不足。电话 里不方便说的话,比如道歉、比如情话之类很难直接在口头表达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委婉地叙说。短信的这种传输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嘴里要说的 话通过拇指表达了出来。另外,中文相对于其他语言,字形上显得更为紧凑,文字的简洁、字符所营造的意境都更适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四) 手机短信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把短信誉为“第五媒体”,此论并不为过。如果短信承载不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可能会有现在这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不难 看出,短信正成为新民谣的载体。在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每个时代都有许多传诵于大江南北的民谣,它们借助个性化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民间语言反映时代变化 与社会情绪。有一则短消息借农民的眼光幽默描述了城市的变化:“俺刚吃上肉,你们(城里人)又吃菜了;俺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刚吃上糖,你们又开 始尿糖了。”确如这条短消息所言,素食、独身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都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流行词”。“医院四花: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 散花;药房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把医院的制度,治疗过程、收费、效果等批判得淋漓尽致。此类短信让你在轻松开怀之余不能不作一番思索。

(五)手机短信拥有技术层面的优势。就如商务通广告所言一般,手机短信可谓“随时随地好沟通”。只要是网络覆盖之处,手机短信的收发都极为方便和快捷, 因此一个笑话或一则新闻都可以在最短时间里传播给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再者,你仅需一毛钱就可以给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亲人发去问候祝福,使之沐浴在你温暖 的关爱里,既经济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四、短信作为一种操作简单、方便、便宜的人际沟通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民众的欢迎。有人 分析短信受欢迎的原因为:娱乐、游戏、便宜、方便、覆盖面大、商业用途及不健康内容。的确,在拇指文化中,也有许多十分粗俗的糟粕,大概这也是它的又一个 特色吧。当下“黄段子”、垃圾信息、虚假信息、不法信息、破坏信息等不良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污染。面对如此泥沙俱下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 态度来应对呢?

短信语言对我们的传统语言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正、负面影响。就说说负面的吧:首先,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正规,讲究语法、词汇的正确运用,而短信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怪词、错字、 别字极目皆是,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后果的确堪忧。其次,短信语言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甚嚣尘上,迎合了一些素质低下的用户 的低级趣味与情调,所以它给文明的语文生活带来的弊端不少。再者,短信语言快捷、简略、杂糅等特点也决定了短信语言是大多是一种速食文化,充斥着简单的句 式及有限的词汇,这是不是又预示着一种简单化思维将在年轻人当中蔓延开来呢?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最重要 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保留至今,其中规范的、科学的语言文字,是维系这种文化的纽带。我们不能因为短信语言有如上所述的弊端而因噎 废食,讳疾忌医,当然也不能不清楚地看到,短信语言并非都来自“引车卖浆之徒”,现在手机用户中的大多数都是高学历、高素养的,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智慧与 才情,他们机智俏皮,妙语连珠,他们所创造的幽默是对平庸、枯燥、刻板的生活的温和打击。在流行的短信中我们同样能欣赏到有高雅品位的文字游戏。时下的不 少短信写手对语言运用的得心应手有时的确让人叹为观止。

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己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 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2]存在即有其合理性,语言是活的、变化着的,一直处于发展中,那些充满活力的短信语言如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渐渐会成为语言核心部分中的一员。那些目 前人们看来还是“非规范的用法”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或创新。“语言不是静止的,语言在运用中不断产生变化。”[3]许嘉璐先生曾在《文汇 报》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 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据调查,我国15岁至25岁的年轻人是短 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每天平均发送短信5.2条,而这个记录正在不断地被刷新。拇指文化是一种年轻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受众的 广泛性注定了这种流行现象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业内人士估计,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备与不断扩大,以后的短信不但容量会进一步加大,而 且传播形式也会不断增加,如集动画、文字和演唱于一身的新型短信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如约而至,它更将以精彩为自己的特色。借用一则短信,“生命的美不在于它 的绚烂,而在于它的平和;生命的美不在于它的激情,而在于它的平静”。手机短信的流行的确是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但我们不妨乐观地预见:随着短信质量和品 位的逐步提高,拇指文化将不再作为时尚而存在,它将以一种平和、平静的姿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以致不可或缺。

[1]参见许军《戴鹏飞:中国短信写手第一人》,2003年8月24日《北京日报》

[2]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P172

[3]张普《关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几点理论思考》,《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Language in Fashion : Finger-tapped Culture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Short Notes

MAO Li-qun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 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teady increase of the mobile users, the mobile short note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our lives. As a new arrival, its language is in fashion showing us the finger-tapped culture. The article her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its features, types, original reason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mobile short notes.

<Key Words> mobile short notes; grammatical form; finger-tapped culture; language in fashion

作者简介:毛力群(1969-),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