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告 › 和高中生谈谈语文工具...
和高中生谈谈语文工具书的使用 钮 葆(二)

发布: 2015-12-01 14:51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1120次

三、使用和收藏工具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工具书的用途很大,种类很多,为了提高使用工具书的效率,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了解所用工具书的基本用途、基本内容和基本体例

我们使用工具书,千万不要把工具书拿来就查,光是为了查,而是应该先看一看它的“前言”(或“序言”“编辑说明”“出版说明”等),粗知这部工具书是干什么用的,包括哪些内容。继而要仔细看一看它的“凡例”,了解这部工具书的编排体例,如:收集范围、排序方式、书中使用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等。接下来还应按照这部工具书提供的检索路径试着查检几个条目或几种资料,以便熟练掌握这条或这几条检索路径。最后,还应浏览一下书后的附录,因为这些附录往往也是很有用的。比如《辞海》,它的正文以前有“前言”“凡例”“辞海部首表"“部首笔画笔形索引”“笔画索引”等;正文后面,除查阅条目必不可少的3种索引外,还有13种工具性很强的附录,如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天文数据表等。我们买到或借阅《辞海》时,首先把这些内容看一看,使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二)要尽量多掌握几种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使用哪部工具书,就必须熟悉它的排检方法。如果说工具书是为我们解疑助读、提供资料的工具,那么排检方法就是使用工具书的工具,当然是多掌握几种为好。作为语文工具书,排检方法大体有5种类:字顺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字顺法,我们应该主要掌握按部首笔画检索和按汉语拼音音序检索两种方法。分类法是把知识单元或文献资料按照内容性质或学科体系归类的方法。使用这种排检方法的,主要有书目类和年鉴手册类工具书以及类书。如:《中国统计年鉴》分为12类,《青年知识手册》分为16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粗分为经、史、子、集4部,细分为44类。主题法是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即主题词)作为文献主题标识和查找依据的编排方法,我国进行主题法排检依据的是《汉语主题词表》。目前中学阶段对这种排检方法接触不多,但了解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时,这种方法会经常使用。时序法是按照事物、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资料的方法,多用于年表、历表、表谱等工具书。地序法是一定时期的行政区域次序排列资料的方法,多用于地图、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目录、地方文献等。

(三)自觉培养使用和收藏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这一条十分重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前面三条还要重要。因为,知识是可以传授的,而能力则不好传授,主要是靠训练,尤其要靠主动自觉的训练。工具书中有时会有错讹,但它从内容到检索方法凝结着人类多少精神财富和宝贵的智慧!轻视它,是失误;歧视它,是无知。我们千万不要拒绝接受这些财富和智慧,否则的确要患“营养不良症”了。

爱因斯坦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现同观察到的现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转引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无庸置疑,这是科学的认知轨迹,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形成“理智的发现”?怎样获得合乎实际的“观察到的现实”?这种“发现”又怎样同“现实”进行比较?显然,这些都离不开对工具书的充分利用,都离不开借助工具书来解疑助读,来获得新资料,来发现新方法。换句话说,即: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本来就包括着对工具书的自觉运用。

我们相信,人们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在中学阶段里,包括培养使用工具书良好习惯在内的知识学习和文明熏陶,以及由此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往往构成一个人一生中从事各种专业工作和研究的基础和背景。从这个意义上看,包括培养使用工具书良好习惯在内的中学阶段的教育有着其他阶段的教育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专业习惯的基础阶段,切切不可忽视!

另外,同学们还应注意的是:工具书并非绝对可靠,旧的工具书有毛病,新的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应当指出,近些年有些工具书的质量是很糟糕的!)。同学们一是要有选择地使用和收藏工具书,二是要对所使用的工具书进行分析和比较。使用工具书时,查找到出处、引文、数据等后,最好再按迹循踪地找原文核对一下;查找到字、词用法,最好同相关的其他字典、词典比较以下,因为它们有时候是不够可靠的,是有错误的。



附:高中文言文学习常用工具书推荐目录

1.《文言虚字》。吕叔湘1952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根据1959年新版重印。书中正文选取古汉语中最常用的二十几个虚词,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分析深入,举例充分,讲解透辟。正文后附录《开明文言读本·导言》,说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并按笔画排列收入300多个虚词,诸字作了简明扼要的解释。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由王力等老先生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和北京齿轮厂等单位的工人参加编写。收字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并附有部首笔画检字表。共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后附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个),释义准确简明,义项按词义引申的远近排列。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年修订时,词语解释增加了416条。1998年改版重排后已多次印刷,以满足读者需求。

3.《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这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由已故语言学家吕叔湘任首席顾问,由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前文中已经介绍,这部字典对“字典正编”中所收的8,000多字,义项收集较全较准,且按照引申脉络排列,所以除可满足现代汉语的学习以外,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当代影响很大、权威性很高的一部综合性词典,既收古今语文词语和重要的人名、地名,又收古今各类学科的基本名词术语。自193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多次进行修订。改革开放以来,每10年修订一次,目前最新版本是1999年的修订版。最新版本收列为字头的单字17,674个,词目122,835条。附录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详实准确,并附有年号索引,便于查检。

5.《汉语大词典》。已故语言学家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开始出版,1991年出齐,共12卷,另有检索表和附录1卷。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词典,共收词目37万多条。全书按部首排列,并附有汉语拼音检索表。对所收词语不但力求做到释义确切、义项完备、文字简练,而且着重从历史演变过程加以全面阐述。

6.《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编,收常用成语3,000多条。出版前,语言学家魏建功、周祖谟对全书作了审订,注释准确通俗,对容易读写错的字予以标注说明。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后多次修订,截至2000年8月已印刷133次。再有,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比较适合同学们使用。

7.《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78年试出版,1982年修订出版,以后多次印刷。这是一部耗时达30年之久的巨著,反映了1840年以前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区设置和部族分布的概貌.全图集按时代分为8册,有20个图组,304幅图(不包括插图),收地名约7万个,图中地名都采用古今对照方法表示。每册后附有古地名检索表。

(本文是钮葆为《高中古诗文必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钮葆为副主编〕所写的一篇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