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15-12-01 15:04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1477次
吟诵·朗诵·朗读
谭汝为
日前,在北京举行了“中华吟诵周”活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也获准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兴未艾地开展。究竟什么是吟诵?古代的吟诵和现代的朗诵、朗读之间,究竟关系如何?
汉语单音节动词“歌”“咏”“吟”“哦”“唱”“诵”“读”等是一组近义词,这些古老的词,到今天仍可单用造句的,只有“吟”“唱”“读”了,例如“吟 首诗,唱首歌,读篇课文”等,而“歌”“咏”“哦”“诵”等,现在基本上不能单用,但组合为双音节动词,还常使用,如“歌咏、歌唱、歌颂、咏唱、吟哦、吟 咏、吟唱、吟诵、吟读、诵读”等。在现代汉语关于“歌咏吟读”类词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朗诵”“朗读”和“吟诵”。
吟诵,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隋书·薛道衡传》:“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今人冯牧《郭小川诗选·代 序》:“[它们]值得我们吟诵……首先是因为它们时时响彻着的那种可贵的主旅律。”郭沫若认为“(吟诵)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用抑 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就是吟诵。它是吟唱和诵读的结合。朗诵指大声诵读诗文。带有情韵的朗读,既可表现声音抑扬顿挫之美,还可传达了情感信息,更能感 染人。朗读,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古代的吟诵和今天的朗诵,都要求感情真挚、吐字清晰、节奏分明、行腔自然——这是其共性之所在。但二者区别在于:吟诵可用方言方音,个性化色彩浓郁,形式风格多样化,适合于古代诗文作品;而朗诵却用普通话,字正腔圆,有较为固定划一的标准,更适合于白话文作品。
其实,吟诵就是古代的朗诵,朗诵就是现代的吟诵。吟诵是我国三千年来诗词文赋欣赏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其进行抢救式的保护是完全必要的。吟诵的形式 和风格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没准谱,无定调,口耳相传,所以很难传续下来。一百年前,吟诗如同写字一样,是读书人的基本功,可如今能 吟诵古诗文者,寥若晨星。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兴灭继绝式的抢救活动,古老的吟诵必将枯木逢春发新枝。
实事求是地分析,吟诵的形式风格古老典雅,但令当代人感到生疏且遥远;朗诵多为影视表演家独擅,其艺术表演程式令人赞赏,但被常人视为高不可攀,不敢轻 易涉足。唯有朗读,面向大众,容纳草根,为校园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基本功。我们应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吟诵不应排斥朗诵,朗诵应从吟诵中吸取营养,二者 相互学习,相济互补。变通古今,与时俱进,就要求我们别裁伪体,转益多师,将吟诵和朗诵的精华冶于一炉,使大众化的朗读得以普及和发展。这是语文现代化事 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
吟诵·朗诵·朗读
谭汝为
日前,在北京举行了“中华吟诵周”活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也获准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兴未艾地开展。究竟什么是吟诵?古代的吟诵和现代的朗诵、朗读之间,究竟关系如何?
汉语单音节动词“歌”“咏”“吟”“哦”“唱”“诵”“读”等是一组近义词,这些古老的词,到今天仍可单用造句的,只有“吟”“唱”“读”了,例如“吟 首诗,唱首歌,读篇课文”等,而“歌”“咏”“哦”“诵”等,现在基本上不能单用,但组合为双音节动词,还常使用,如“歌咏、歌唱、歌颂、咏唱、吟哦、吟 咏、吟唱、吟诵、吟读、诵读”等。在现代汉语关于“歌咏吟读”类词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朗诵”“朗读”和“吟诵”。
吟诵,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隋书·薛道衡传》:“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今人冯牧《郭小川诗选·代 序》:“[它们]值得我们吟诵……首先是因为它们时时响彻着的那种可贵的主旅律。”郭沫若认为“(吟诵)那是接近于唱,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用抑 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就是吟诵。它是吟唱和诵读的结合。朗诵指大声诵读诗文。带有情韵的朗读,既可表现声音抑扬顿挫之美,还可传达了情感信息,更能感 染人。朗读,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古代的吟诵和今天的朗诵,都要求感情真挚、吐字清晰、节奏分明、行腔自然——这是其共性之所在。但二者区别在于:吟诵可用方言方音,个性化色彩浓郁,形式风格多样化,适合于古代诗文作品;而朗诵却用普通话,字正腔圆,有较为固定划一的标准,更适合于白话文作品。
其实,吟诵就是古代的朗诵,朗诵就是现代的吟诵。吟诵是我国三千年来诗词文赋欣赏和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其进行抢救式的保护是完全必要的。吟诵的形式 和风格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没准谱,无定调,口耳相传,所以很难传续下来。一百年前,吟诗如同写字一样,是读书人的基本功,可如今能 吟诵古诗文者,寥若晨星。经过这次大规模的兴灭继绝式的抢救活动,古老的吟诵必将枯木逢春发新枝。
实事求是地分析,吟诵的形式风格古老典雅,但令当代人感到生疏且遥远;朗诵多为影视表演家独擅,其艺术表演程式令人赞赏,但被常人视为高不可攀,不敢轻 易涉足。唯有朗读,面向大众,容纳草根,为校园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基本功。我们应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吟诵不应排斥朗诵,朗诵应从吟诵中吸取营养,二者 相互学习,相济互补。变通古今,与时俱进,就要求我们别裁伪体,转益多师,将吟诵和朗诵的精华冶于一炉,使大众化的朗读得以普及和发展。这是语文现代化事 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