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告 › 倪海曙先生的治学精神...
倪海曙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工作风格 陈光磊

发布: 2015-12-01 15:15 | 作者: 副会长 陈光磊 | 查看: 1127次

今年是倪海曙先生诞辰90周年,也是他逝世20周年。我相信,所有从事和关心祖国语文建设和文化学术发展的人们是一直缅怀着他,纪念着他的。

海曙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语文改革事业,对中国文字改革和语文现代化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为祖国语文改革事业献身的高尚精神和对语文改革所贡献的研究成果,是一宗宝贵的学术财富、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发扬。

就我自己感受到的,海曙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工作风格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色

(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始终重视并努力加强文字改革工作的科学性,并且从实践出发提出问题,又运用有关学科理论来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像《也谈汉字的前途》(1957)和《建立全国性精神交通运输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在20年内完成推广普通话工作》(1984)等文章可以说是海曙先生从语文实践出发而进行理论思考的范例。所以,海曙先生正式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汉字的一位楷模。

(二)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他非常重视对语文改革历史资料的积累和历史发展的研究。这种研究一方面是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史识”,另一方面又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他所编写的《中国拼音文字运动史简编》(1984)、《清末汉语拼音运动编年史》(1959)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1988)等论著,正是为我们和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同时这些历史论著也对那些诬蔑语文改革的种种谬论做了最有力、最响亮的驳斥。

(三)提高和普及的结合。海曙先生博学有识,传承了他的老师陈望道先生古今中外法的学术风格,堪称是一位卓越的学者。但同时他又始终关注普及,把语文知识、把祖国的文化遗产向大众普及,而且先生普及的着眼点还放在儿童和学生身上。所著《语文杂谈》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百花翻译等等都显示了先生善于深入浅出进行普及的才识。不少人正是因为接受了他所普及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改革的道理而成为语文现代化的积极分子的。

(四)语文改革和语文教学的结合。从年青时代为了抗日救国教学拉丁新文字为难民扫盲,直到晚年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倡导“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他始终把语文改革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展开的。所撰《语文改革和语文教学》(1983)和《“难以相信”》(1983)正是他这方面的见解和实践的结晶。

(五)语文改革和编辑出版的结合。海曙先生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家和出版家。他说过“没有出版就没有文改”,他的编辑出版都是为普及推动语文改革。他一生主 持编辑、出版过多种刊物,都对语文现代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晚年他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就做过不少实际的贡献;同时由于他的倡导,大百科全书条 目名称都用汉语拼音排序,这就有力地推广了汉语拼音的应用。

海曙先生这种“五结合”的治学精神和工作风格,使得他对语文改革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功在当代,泽被后人。海曙先生关于语文改革的学术贡献所包含的理念、思 路和方法都是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对于我们今天进行语文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值得好好借鉴;他的精神和风格是我们今天同样需要甚至是更加需 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倪海曙先生的成就和贡献,不但是属于历史的,而且也是属于现在乃至是未来的。

08-11-07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