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告 › “逝 还是 不 逝”...
“逝 还是 不 逝” 和 “黄埔生” 彭 泽润

发布: 2015-12-01 15:21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1112次

——现代汉语词汇的夹生饭

泽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yuyanlilun@163.com


现代汉语共同语是在北京话基础上规范的汉语,俗称“普通话”。普通话的历史可是说很悠久,但是根据明确标准推广的历史只有半个世纪。汉语书面语摆脱文言的历史也不到100年。最近半个世纪从口语到书面语汉语统一在北京话的基础上,但是偶尔会暴露对文言词的“猎奇”或者滥用,特别是新闻标题为了节省篇幅,就打文言词汇的注意,从而使普通话书面语出现夹生饭,以致严重影响阅读。
《长沙晚报》2010-08-24A11)有一个新闻标题《“非遗”立法,逝还是不逝?》其中的“逝”让人摸不着头脑。新闻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要求相关大学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教育和人才培养,等等。从正文唯一能够获得解密信息的内容只有导言第一句:“中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应该说“得意”)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看来这个“逝”应该是“消失”、“消逝”的意 思。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非遗立法”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自己决定消逝还是不消逝呢?明显违背语法,又有歧义。准确又简洁的表达应该是《非遗立法后 就不会消逝?》
无独有偶,再看一个例子。《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28期发表的房一盟的文章题目是《大陆最后的黄埔生》,正文中还有“黄埔军校生”的说法。这个“生”,很容易使人误解成“出生”意义的动词“生”,以为谁在黄埔出生。其实,只是一个不能做词用的“学生”意义的词素“生”。除非在日常生活中 高频使用,例如“研究生”、“高中生”、“自考生”、“男生”,才可以使用“生”构成的词。“黄埔生”只是特定的历史领域使用,人们对它很陌生,因此作者 涉嫌生造词,影响交际。“黄埔生”应该使用“学生”这个词跟“黄埔”这个词构成词组“黄埔学生”表达。为了节省一个音节一个字,误导读者,使文章费解,是语言经济中得不偿失的做法。我们应该有意避免这种损害读者语言利益的现象,特别是编辑对作者的稿子要有意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