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16-11-20 21:06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18423次
文化 成语 价值观
——浅谈中华成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蔡泽旭
内容提要: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对于社会具有整合、导向、维持秩序和传续等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想要延续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语言是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汉语成语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水乳交融,汉语成语更生动、更深刻地再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成语简洁优美极其极强的表现力,是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工具。
学习中华成语,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
赵贤德 李琳
适当学习一些成语故事,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将含有健全人格元素的成语称之为人格成语。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总体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不乏那种人格不健全者。适当组织大学生学习一点人格成语故事,或者开设专门的类似“成语文化论”,或者“成语与修身立业”这类的课程,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厚德载物”类成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海纳百川的高尚品德
品德是可以教化的,通过人格成语的学习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格成语包括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大度包容、休休有容、蒲鞭之罚、克逮克容、宽以待人、海阔天空、豁达大度、宽大为怀等等。
二、学习“圆木警枕”类成语,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孜孜不倦的勤奋精神
勤奋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意志品质,古今中外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勤奋刻苦者。类似成语有圆木警枕、悬梁刺股废寝忘食、焚膏继晷、鸡鸣而起、夙夜匪懈、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只争朝夕、手不释卷、苦心孤诣、囊萤照读、仰屋著书、凿壁偷光、不敢旁鹜、目不窥园、精卫填海、水滴石穿、兢兢业业、驽马十驾、事必躬亲、手足胼胝等等。
三、学习“止于至善”类成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修齐治平的美好理想
青年时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并努力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大好时光。如果没有美好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那么其人生就会失去意义,也就会失去很多色彩。这类成语包括:止于至善、见贤思齐鸿鹄之志、有志竟成、志在四方、志存高远、乘风破浪、老骥伏枥、壮志凌云、顶天立地、九天揽月等等。
四、学习“唾面自干”类成语,有利于养成大学生忍辱负重的人生态度
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一个重要的表象就是心胸狭窄,记恨复仇的扭曲心理比较严重,缺少宽容同情。唾面自干、负荆请罪、胯下之辱、不耻下问、功成不居、忠言逆耳、委曲求全、温良恭俭让、忍痛割爱、任劳任怨等成语故事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肚量、气量和雅量。日常生活中遇到个人恩怨矛盾时,忍让、迁就、宽容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
用成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提纲)
杨会永
一、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成语的范围和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同时对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的表述也有准确的理解。这两个准确把握应该具有共识性,这是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基本前提。
二、用成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考虑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社会群体的接受差异,研究采取不同的传播形式。
三、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成语与之对应,打造经典成语,增强宣传的代表性。
四、用成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传播载体的创新,通过传播载体的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做到润物无声。
五、用成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意不要机械地对应、死板地贴标签,而是使受众在对成语的接触领会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避免因形式主义导致受众产生逆反心理。
中华成语文化与“和谐”
张鹏燕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词源的角度,“龢”指音乐和谐,最美境界。“盉”指五味和,是调味的最美境界。“和”指人和,事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美好状态。其中“禾”是它们的源词,《说文解字》中有:“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古人认为,禾苗是天地万物和谐的产物,冷暖中,刚柔适,阴阳调,内外平,上下通,始有禾的成熟,所以禾苗是自然协调的象征。在成语文化中,和谐的观念也由来已久,如“伯埙仲篪”、“抑扬顿挫”、“黄钟大吕”、“金声玉振”、“琴瑟和谐”……这些最初在音乐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的成语,逐渐演化成家和、人和、“和和美美”的社会和谐观。
中小学语文汉语成语教学初探(论文提纲)
阎春祥
成语是人们在语言应用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言近旨远而又意蕴丰厚。
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这一语言精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表现除了教学方式支离破碎,形式单一,更重要的是对成语蕴含的丰富教育内涵及人文因素缺乏科学的挖掘,且在学术界有关中小学语文汉语成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
笔者以为,当前完全有必要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成语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内涵,意义与价值,进行条分缕析地梳理,从而为成语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汉语教学的实施提供足可借鉴的策略。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小学语文汉语成语教学的现状:形式单一,没有变化;零敲碎打,缺失章法;就事论事,浅尝辄止。
二、概述汉语成语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内涵,意义和价值。
三、中小学语文汉语成语教学对提高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和价值。成语是中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有趣又便捷的途径;是培养中小学生语言审美情趣的绝佳载体;是中小学学生学习修辞、语法知识的重要媒介;是提升中小学学生口语与写作能力的得力帮手。
四、在中小学进行语文汉语成语教学的策略。采取多种形式,营造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用成语作为切入点,融会古今,内外延伸,渐进积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有意识地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