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讯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八十六期】通讯

发布: 2017-01-06 10:59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18733次


彭泽润谈汉语汉字发展问题


2016-05-11《湖南科技报》(唐娟珏)


【B2】近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关负责人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关于此新闻的围观中,汉字危机问题又一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汉字危机,真的来了?

新动向:《新华字典》成“最畅销书”

什么书才算得上畅销?或许您会认为是深得人心的心灵鸡汤类读物,或者是深受追捧的侦探小说?不过,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近日在伦敦宣布,《新华字典》获得了“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因此,有学者认为,这说明汉语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语言工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影响力的提升。

“《新华字典》的好几个版本我都用过,现在家里还有好几本。上课或者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都要用到。”30岁的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上学时几乎人手一本《新华字典》,使用十分普及。

除了是学习汉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时不时也会以其他“身份”进入我们的视野。去年便有消息称,《新华字典》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新华字典》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字典》出版时间较早,历年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出版,况且它还是汉语学习的入门工具书,销量可观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新华字典》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否能说明人们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呢?

“这就跟中国的人口可以上吉尼斯记录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汉语的地位确实在提高,因为中国经济地位在提高。”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彭泽润表示,其他语言只有词典,没有字典。《新华字典》在世界上没有可比性,只能说明汉语文字的复杂程度世界罕见,汉字是当代世界最难掌握的文字。

尽管《新华字典》是汉语学习的入门工具书,但可以跟世界具有可比性的语言工具书,应该是《现代汉语词典》,因为所有语言都有词典,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词,不是字或者字母,也不是语素。中国人应该改变观念,用《现代汉语词典》取代《新华字典》在心中的地位,在语言生活的实际作用。彭泽润认为,不要通过吉尼斯记录炒作《新华字典》,这对中国语言生活是有害的,是跟中国语言现代化背道而驰的。

彭泽润进一步举例说:“有个大学处长,还是学外语专业出身,一次打电话问我一个词典上有的词是什么意思。我说你怎么不去查阅词典。他说找了,没有找到。原来他心目中的词典就是字典,就是那个《新华字典》。”

老问题:“提笔忘字”成众人顽疾

《新华字典》进入吉尼斯纪录,似乎并不能成为汉语地位得到提升的有力佐证。那么汉字的使用现状究竟如何呢?

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时,曾随机选取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团”,要求写出“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字词。面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成人体验团”频频出错。在面对“间歇”“熨帖”“黏稠”等词时,“成人体验团”的正确率不足50%“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癞蛤蟆”则难倒了70%成年人。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全社会汉字书写能力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记者在长沙市街头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不到一成的人称自己现在还经常手写汉字。

“在网络时代,随着掌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手写汉字不易,就连我们上课都是多媒体教学。”27的罗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最近一年几乎都没有碰过笔。

“前天我去营业厅办点事情,工作人员让我填份表格,结果有好几个字忘记怎么写了。我和工作人员对视了一会,默默地拿出手机查那些字,好尴尬。”在长沙市芙蓉区上班的周玉觉得她这个“提笔忘字”的“病”已经不轻了。

高中语文老师汪琥则对汉语使用现状表示了担忧,“高考竞赛加分,五科竞赛中没有语文;高校自主招生,几乎都不考语文;学生忙着考雅思、托福,母语真的过关了吗?”

高科技的发展使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使用电脑输入只需要几个字母或者特定符号就可以,简单快捷,因此,很多人会使用电脑来做笔记、办公,导致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对于汉字字形的生疏则逐渐加大。对于年轻一代,“敲字”和“录入”已经代替了“写字”,有时连汉字的具体构造都记不住。

“提笔忘字”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错别字频频的现象似乎也愈发普遍。

“每次做听写训练,错别字泛滥一届比一届严重。如果要求手写作文,更是错字成篇。”吴春华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她说除了材料展示,以后上课会尽量多写些板书。课后作业,也要求必须手写。

遇到稍复杂的字,难以下笔大有人在;街头巷尾的错别字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国人的书写能力退化似乎已成事实,难道,汉字的生存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吗?

大前瞻:汉字危机,真的来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书写习惯已经被深刻的改变,“提笔忘字”在大多数时候,成为科技依赖症下的直接表现。或许,我们应该看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所改变的是书写的习惯或者说载体,而不是改变载体的内容。

在澳大利亚的小学,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执照,叫做“用笔执照”。孩子们有了这个执照才可以不再使用铅笔,而是使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写作业。澳大利亚的教育正是通过这个特殊的“执照”来鼓励孩子们坚持手写。

如今,在手写几乎已经退出时代潮流的当下,“提笔忘字”情况普遍,网络用语泛滥,错别字现象严重,种种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汉字危机,究竟是杞人忧天,还是真实存在呢?彭泽润表示,这要辩证看待。

“所谓危机,就是有死亡的危险。如果一个事物本身没有生命力,就要顺应自然让它慢慢死去,不要用氧气长久地强行让它活着。”彭泽润幽默地说,汉字的兄弟们早就死了,这位老寿星因为生活在偏僻的山区活到现在,还算健旺。但是它毕竟是拄着拐棍活在信息时代的文字,没有汉语拼音的帮助,汉字几乎无法生存了。

我们在短短20年看到,汉字从不能进入电脑,到可以依靠五笔字型的汉字编码进入电脑,到现在普遍依靠汉语拼音顺利地进入电脑,不能不说拼音已经成为汉字时刻不能离开的助手了。彭泽润认为,只要拼音能够逐渐胜任记录汉语的重任,汉字就应该安心地退居二线,直到彻底退休。但是,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汉字还不能在短期内退休。即使汉字退休了,它记录的古典文献,还是会在历史的宝库中放射光辉。

“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现实,不能学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采取鸵鸟态度,面对社会广泛需要的正词法,拒绝对学生进行汉语拼写和正词法教育。”彭泽润对汉语有着一种使命感,他说,“我们不要有汉字危机的恐慌,要做的是尽量规范汉字,减少汉字使用负担。同时,要尊重汉语拼音,让年轻的汉字——汉语拼音帮助古老的汉字,做好接力赛。”

【B3】文化观察:目睹汉语生存的“怪现象”

汉字是当今世界最难掌握的文字。因为难,现在汉字的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网络用语泛滥,错别字随处可见等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呢?本报记者特地采访了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彭泽润先生。

彭泽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07年担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2014年担任现代汉字书法学科带头人。2008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2009年担任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会理事长。2014年担任湖南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2015年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情境一:提笔忘字

“我出现过很多次提笔忘字的情况。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翻翻字典,重温一下书写的岁月。”商秋是长沙市一家私企的部门经理,平时除了在各个报表上签名以外几乎不需要书写汉字。处理工作问题基本都是使用电脑,和朋友、家人联系,也是通过手机上的微信、QQ。

“大家都很依赖输入法。我很害怕以后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一塌糊涂,所以现在我没事儿就会练字,翻翻小字典。”商秋说。

身处“键盘时代”的人们,缺乏书写汉字的需求。很多人“提笔忘字”现象严重,好多字只知道大概轮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汉字的书写问题似乎是切实存在的危机,培养写字能力的任务显得十分艰巨。

专家点评:

彭泽润表示,如果用英语那样只有26个字的文字,不可能出现忘记字的写法问题,只有可能忘记一个词到底用哪个字书写的问题。汉语的情况因为汉字复杂多了,会同时遇到这两个问题:不仅可能不知道一个词到底用哪个字,例如是写“想像”还是“想象”;而且可能出现知道那个字,但是到底怎么写不清楚的问题,例如“喷嚏”的“嚏”。汉字即使天天写还有这个问题。在电脑时代,汉字主要用来看,人们几乎不写汉字,所以忘记字形的准确结构,只记忆一个可以阅读的轮廓,会成为未来汉语生活的常规。因此,汉字今天已经不能独立自主了,必须依靠汉语拼音的帮助活着,因为没有拼音就没有一种最通用有效的方法可以把汉字在电子屏幕表现出来给大家阅读。有的外国人学汉语干脆不学汉字,只用拼音来拼写汉语。我们应该鼓励社会提供更多的汉语拼写读物,方便这样的外国人和中国还不会汉字的小朋友阅读汉语。

情境二:网络用语泛滥

亲,有木有围脖?稀饭去哪些坛子里潜着?……

如果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不要奇怪,它只是问你有没有微博,喜欢浏览哪些网络论坛。这种受青年人热捧,令父辈人皱眉的语句,就是现在风靡网络世界,甚至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用语。

网络时代的今天,形态各异的词语在网上大规模流行,屌丝、逆袭、“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7456”(气死我了)等词汇代码被亿万网民普遍使用,有的甚至还出现在口语、书面语中。这些词语并不具有意义上的独特性,在普通话中都有相应词汇可以替代。“酱紫”(这样子)、“木有”(没有)等等网络用语大规模流行,还有898:分手吧,918:加油吧,“雷”等等各种各样的网络新语层出不穷,是蔚然成风还是泛滥成灾?

专家点评:

彭泽润教授认为:“不提倡使用这些词语,但我们也不必担心它们会颠覆汉语。因为使用这些少量的、夹杂的网语词,必须用自然语言做语境来帮助他们理解。”

网络社会方言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词,出现了很多书写它们的奇奇怪怪的字或者视觉符号。这些都无伤大雅。社会发展速度越快,语言发展速度也越快,语言杂质也会滚滚而来,出现泥沙俱下的局面。对待这些语言杂质,首先不要恐慌,然后建设好防洪河堤。其实洪水过后,沉淀下来的泥土等,还有利于语言生长。政府要抓好对教材语言、主流媒体的语言规范和引导,其他领域可以放松一些,采取宽容的态度,让语言自我净化。

情境三:错别字随处可见

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记者通过在长沙市街头巷尾的调查,竟发现了不少错别字。

乱用汉字,用错汉字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说:卖鸡蛋的小贩把鸡蛋的“蛋”写成了元旦的“旦”;鸡蛋“灌”饼被写成鸡蛋“罐”饼;把公“厕”写成了“公则”;“候”车写成“侯车”;“咨”询写成“资”询;招“聘”写成了招“骋”……

广告中乱用汉字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有些广告为了吸引顾客,胡乱使用同音字,或者故意把成语乱用。比如:“餐”谋、吃“湘”喝辣、早下“斑”的女人,等等。

专家点评:

错别字当然不应该出现在公共场合。现在的错别字,包括汉字和拼音的书写错误。这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

彭教授说,他来长沙二十多年了,以前每次坐公共汽车经过长沙五一广场的时候,都会被附近几个地方出现的路牌“西长街”困扰,因为其中的“长”居然是一个错字,右下角的捺上面多了一撇。这非常影响长沙做为文明城市的形象。于是他把类似问题写成“消除长沙市语言噪音”的提案,提案由长沙市语委办落实,得到高度重视。市语委办黄从清主任亲自去现场查看,然后跟公安、民政等部门反映。8“西长街”的指示牌上存在十几年的错字终于改了!

彭教授是个关注周围事物,很善于利用自己专长服务社会的人,很有职业责任感。早在1990年,彭老师在818的《人民日报》发表《有感于总理谢规范字》,就是彭老师当时看到李鹏总理题词中的字不规范,给总理写信,得到总理办公室的电话答复,后来又看到总理题字讲究规范以后写的感想。

彭教授认为,那些制作文案的人应该对语言规范有法律责任感。所有问题只要动手翻阅和请教《现代汉语词典》就足够了。词典可以包含字典,字典不能代替词典。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跟世界语言生活接轨,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根据国务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指示编写的权威的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试一试:这些字,你都能写对吗?

如今,电脑和手机占用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聊天时不是打字就是语音,也许我们都忘了有些字是怎么写的了;即使没忘,可能有些字一写就犯糊涂,不信你就来试试吧!(括号内为错字)

1.和蔼(霭)可亲        2.黯(暗)然销魂        3.飞扬跋(拔)扈

4.甘拜(败)下风        5.略见一斑(般)        6.班(搬)门弄斧

7.英雄辈(倍)出        8.并行不悖(背)        9.关怀备(倍)至

10.大有裨(稗)益       11.完璧(壁)归赵       12.白璧(壁)微瑕

13.金碧(壁)辉煌       14.锋芒毕(必)露       15.比比(彼)皆是

16.奴颜婢(卑)膝       17.蓬荜(壁)增辉       18.麻痹(庳)大意

19.明辨(辩)是非       20.针砭(贬)时弊       21.按部(步)就班

22.部(布)署已定       23.相辅相成(承)       24.一张一弛(驰)

25.惨(残)无人道       26.窜(篡)改文件       27.为虎作伥(帐)

28.扬长(常)而去       29.老生常(长)谈       30.诚(城)惶诚恐

31.称(趁)心如意       32.良辰(晨)美景       33.计日程(成)功

34.瞠(嗔)目结舌       35.一筹(愁)莫展       36.觥筹(畴)交错

37.忧心忡忡(重)       38.相形见绌(拙)       39.川(穿)流不息

40.因材(才)施教       41.义不容辞(词)       42.含糊其辞(词)

43.出类拔萃(粹)       44.信口雌(词)黄       45.中流砥(抵)柱

46.掉(调)以轻心       47.横渡(度)长江       48.入不敷(付)出

49.鬼斧神工(功)       50.事必躬(恭)亲       51.提心吊(掉)胆

52.待价而沽(估)       53.蛊(盅)惑人心       54.一仍旧贯(惯)

55.行踪诡(鬼)秘       56.食不果(裹)腹       57.阴谋诡(鬼)计

58.短小精悍(干)       59.貌合(和)神离       60.插科打诨(浑)

B4文化探索:探讨汉语发展的新态势

既然汉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努力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汉语目前的发展方向又是怎样呢?本报特邀全国语言理论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彭泽润先生探讨汉语的机遇和危机。

热点问题一:汉语电视热

中央媒体出现“汉字听写大会”,有人认为这些节目的兴起体现了人们对汉语的重视。应该怎么看待跟汉语相关的电视节目的热潮?

彭泽润在“方言听写大会”“多彩中国话”“华人一时间”等湖南电视栏目当方言方面的嘉宾。他认为这些热潮的出现,说明汉语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坐上了“高铁”,一方面带来新的文化危机感。

20138,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开播。201311,嗅觉灵敏,而且敢于创新的湖南经济电视,在“越策越开心”栏目开设的特别节目“方言听写大会”开播20144,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栏目开播。20146,江苏电视综艺频道“江苏方言听写大赛”开播。20164江西电视四套“江西方言大会”开播。据说其他省也做了方言听写节目20164月,“方言听写大会”突破一个省制作方式,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和河北6省联合制作的“多彩中国话”开播。

汉语在21世纪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普通话地位得到了巩固。但是记录普通话的汉字面临危机,因为汉字不再需要书写;原来五彩缤纷的方言面临危机,因为普通话已经基本上伴随市场走遍中国。中央电视台首先关注普通话面临的汉字危机。虽然后期出现把一些罕见汉字拿来比赛的极端做法,提出“焐热冰封汉字”的极端口号,但是确实促使人们对汉字书写问题的关注。至于成语比赛,只是从普通话继承古代汉语产生的特殊词语进行文化关注。中央电视台因为高度重视宪法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精神,不敢从方言角度做节目。但是,湖南经视敢于突破,做了方言文化娱乐节目,而且带动了江苏、江西等省份的类似节目,影响很大。

2016年,中央还是不许方言听写节目上卫星电视。对此,彭泽润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方言听写节目,其实是用普通话制作的节目,只是拿方言作为文化娱乐对象,不会影响普通话的共同语地位,应该与时俱进,像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一样放开普通话政策。

因此,这些节目无法改变这些危机:汉字肯定会越来越不容易被汉语使用者书写出来,成为只是会阅读的文字;方言越来越会从普通话的海洋里下沉,被淹没,看不到它的历史踪迹。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延缓这个过程,倡导有条件的国民先有意掌握方言,再自然掌握普通话,并且趁着古老特色消失前,进行多媒体抢救典藏。汪涵等民进力量已经跟政府力量汇合开始这样的工作。有关节目至少唤醒了人们的这种意识。

热点问题二:中国语言现代化

在如今的时代大背景下,语言现代化就是让语言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信息效率的需求。它是世界各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彭泽润是一个执着追求中国语言现代化事业的学者,他表示,中国的语言现代化的强烈呼声是100前走出封建社会的前夕开始出现的,五四运动出现高潮。第一个是废除跟口语脱节的沿用了几千年的古代书面语文言文,实现书面语跟活生生的口语一致,两套语言变成一套,大大提高书面语效率。第二个是确立和推广能够影响全国的北京方言做国家通用语言,取名“国语”,后来改成普通话,这样大大提高跨方言交际的口语效率。第三个是简化传统汉字,减少字数,减少字内部的笔画,提高字的视觉清晰度和书写效率。第四,给传统汉字配备助手,发明汉语拼音,确立正词法,辅助汉语书面语的记录和汉字的学习。第五,完善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的规范,提高汉语书面语的句子和数字等的表达效率。第六,通过五笔字型、汉语拼音等让汉字自由进入电脑,实现汉语书面语的现代化。第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国家通用语言生活的法律约束,使普通话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外语等信息工具能够和谐相处。

热点问题三:规范汉语使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联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制定和落实,精准管理公共场合语言文字应用关口。彭泽润认为,教育部要抓好基础教育中的汉语规范教育,特别不能让《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这样的语言国家标准,长期在基础教育中落空。媒体要带头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汇和规范的现代文字以及汉语拼音,同时开辟语言规范科普栏目。例如《光明日报》又恢复了“语言文字”栏目,这就很好。

热点问题四:促进“汉语崛起”

对于被热议的汉语崛起论,彭泽润认为,“汉语崛起”也许是指汉语怎么在世界传播,这个主要靠国家实力的影响。

彭泽润表示,从语言本身来看,汉语要走向世界,关键还是在家里的时候,就要解决好前面说的问题,让它健健康康,富有活力,轻装上阵。最大的措施,就是在内部重新推广过去很成功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汉语书面语教学改革,在外部推广“拼音先行,汉字任选”的汉语书面语教学改革。“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就是要求国内小学语文教学,一年级主要教学和书写拼音,并且通过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的汉语读物,进行阅读和写作。二年级开始逐渐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对于外国人,开始一律不学汉字,普遍通过学习汉语拼音和按照正词法拼写的词,学会说汉语,通过拼音阅读汉语现代书面语和写作。在汉语口语和拼音书面语逐渐熟练以后,可以根据用途不同,任意选择是否继续掌握汉字。例如,一般的旅游等需求不必学习汉字,书面翻译等当然要掌握汉字。

彭泽润还指出,要在地名、姓名、单位名称、出版物名称等专有名称领域,在交通路牌、商店招牌、机关学校、公司企业大门等场合,实行汉字和拼音并用的准双文字制度,方便不懂汉字或者认识汉字不多的人,通过拼音快速使用这些专有名称。出版部门要积极出版面向儿童和外国人的汉语拼写读物,特别是用规范的普通话表达的民间流传的歌谣,用规范的普通话表达的古代经典故事,而且这些读物必须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读物拼写的时候,是否跟汉字文本对照,拼音和汉字是一个词、一个词对照,还是按照段落对照,还是按照篇章对照,都可以根据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