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讯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十一期】通讯

发布: 2015-12-03 10:24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3674次

赵元任:“好玩儿”的语言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演讲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这位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奇才,会说三十三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研究者称,赵先生掌握语言的能力非常惊人,因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种语言的声韵调系统,总结出一种方言乃至一种外语的规律。他还被称为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作为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而他的本职工作原是物理学和逻辑学的教授。

他雅好音乐,曾专攻和声学与作曲法,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伴。他一声创作过一百多件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他跟他的女儿们,凡有机会聚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家庭合唱团,分声部地练习演唱他的新作或旧作。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赵元任曾编了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以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故事名为《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 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但只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了:“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摘自《民国风度》徐百柯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通知】为纪念中国语文现代化事业120周年和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与同济大学将于20121013-15日共同举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届年会暨首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地点:(上海)同济大学;报到时间:1012日;会议主题:“汉语国际传播:任务与方法”。会议期间将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和“同济大学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基地”挂牌,并选举产生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务联系人:朱 婕;电话:02165985598;会务传真:02165989275

人类语言中也有“DNA”?


关于语言学,有个常识:一些语言的语速比另一些要快。比如相对于法语,西班牙语简直就像在嘴里跑火车;日语若是和德语赛跑,必定一马当先。

但与此同时,还有个有趣的现象鲜为人知:如果让一个英国人和一个西班牙人讲一个同样的故事,说西班牙语的人气喘吁吁,说英语的人优哉游哉,而最终他俩花的时间差不多。

为什么语速快的那位没能早早讲完故事呢?这说明,两种语言的语速虽然不同,但在信息传递上耗费的时间相差无几——这又是为什么?近期发表在美国《语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试图对此做出解答。对于这项研究的结果,中国人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可能是:在7种常用的人类语言中,汉语的信息密度是最高的。而语言学界则认为此项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证实了确实有一种“DNA”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

为汉语言简意赅找到了科学根据 由里昂大学发起的这项研究共招募了59位志愿者,他们的母语分别是英、法、德、意、日、西、汉等7种常用的人类语言和冷门的越南语。他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对着录音机用自己的母语读20篇短文,所有超过150毫秒的停顿都会被删除。接下来,研究人员对每一段录音里的音节进行统计,随后又分析了每个音节所包含的意义。举例来说,同样是单音节的英语单词,bliss表达了比快乐更为极致的愉悦之情,含义要比to丰富得多。

在对所有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之后,研究人员为所有纳入研究范围的语言设定了两个坐标值:音节的平均信息密度(以下简称信息密度),以及日常语速下每秒钟所能说出的音节量(以下简称音节量),同时把越南语的信息密度设定为1,作为其他7种语言的参照系。研究发现,信息密度和音节量成反比,也就是说,信息密度越高的语言,语速就越慢。其中汉语的信息密度最高,为0.94,语速则为每秒5.18个音节;英语以每秒6.19个音节传达密度为0.91的信息量;西班牙语虽然语速高达每秒7.82个音节,信息密度却只有0.63;而日语每秒能飙出7.84个音节,不过它的信息密度仅为0.49。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信息密度,其实和之前说到的音节含义相关:一种语言中,越多含义丰富的单音节词汇,它的信息密度就越高。就拿国际化这个词来说,汉语只需要3个音节,而英语internationalization却用了8个音节。此外,汉语中有很多同义字,这也是它信息密度高的主要原因。

7000种语言遵循着同一条原则 研究进展到这一步,看上去很像是学者们闲着没事儿自娱自乐的游戏,有趣,但也仅仅是有趣而已。因为语速和信息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此前也从没有在学界引起过关注。

不 过,接下来的结论却让语言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在报告中研究人员这样写道:“在信息密度和音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议。相对于信息密度低的语言在传达信息 时能比较节约地使用音节,也就不需要那么快的语速。”换句话说,在一样长的时间段里,不同的语言尽管语速不同,传递的信息量其实是相等的。再换句话说,为 了在一样长的时间段里传递相等的信息量,有的语言需要用快语速,有的不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讲一个同样的故事,西班牙人快,英国人慢,而用时差不多。

“这意味着,在世界上现存的7000种左右的语言中,尽管它们从拼写到发音,从词汇到语法都有着千差万别,在本质上却遵循着某些简单通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这种原则看做是人类语言中的“DNA”,就好像我们的身体里存在着DNA一样。”语言学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梅德明教授这样评点。这种“DNA”是一条冥冥之中的纽带,将操着不同语言的人类连接在一起——尽管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梅德明看来,“DNA”在语言中的存在,证明了语言生来平等而不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无论他加禄语、泰语还是挪威语、沃洛夫语;进而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了人生来平等。因为,语言从来都不单单是一种交流工具,而是人类的身份证。              (邵玲文,原载《文汇报》)

【佚事】八国联军进北京烧杀抢掠,清政府被迫和谈,李鸿章出面谈判。在中日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日本人挑衅地说:“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助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随即亮出写在白绢上的上联,联曰:“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日本人本以为此联难对,借此羞辱清廷。没想到李鸿章大笔一挥写出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众记者皆拍手叫绝!

                                                                                                                                                                    

秘书处地址:100010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01065252575zgywxdhxh@126.comxiandaiy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