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讯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六十四期】通讯

发布: 2015-12-03 11:43 | 作者: yuwen | 查看: 6138次

周有光他在书中笑

 

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四周挤满了高高低低的书架,黄漆剥落的书桌前,一位老人停下手中的工作,笑盈盈地迎接来客。得知要做电视采访,他摘下那幅银边眼镜换上一幅褐色深框眼镜,他笑着说,人家说他戴上这幅眼镜上电视会更好看。他,就是105岁的著名语言文学专家、经济学家周有光。

201012月经中华文化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主席团第四次会议评议通过,决定提名周有光先生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候选人。跟随凤凰卫视摄制组,我们来到了周有光先生的家,见到了这位已经年逾百岁,还在多个人文领域不倦探索的世纪老人。

来到周有光的家,是下午三点,他正在桌旁的打字机上边思考边打字,据照顾他的保姆介绍,老人中午没有休息,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

“我觉得,人活到了八十岁,年龄就要重新记过。很多人说,到了八十岁就没有用了,我还有用,八十一岁,我算一岁,”他笑着说。

九十二岁时,一个小朋友送他一张贺年片,上面写道:“恭喜十二岁的老爷爷,新年好!”他看到了,开心的不得了。

如果按照这种计算方式,他今年25岁。

他的精力的确像个25岁的年轻人,每日三餐按时吃,每日休息八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都用来看书、思考和写文章。他的饮食习惯也像个年轻人,西餐中餐他都喜欢吃,不排斥外卖。因为牙齿好,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必胜客的披萨他都会叫保姆买来吃。

时光回转到他的青年岁月。

他生在书香门第,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攻读经济学。先是留学东洋,后避战乱于四川,旋游历欧美;继 而被他所供职的新华银行派驻到美国纽约的伊尔文信托公司,在华尔街一号办公。那时,他生活闲适。太太张允和在伊利诺斯大学攻读英国文学。老舍、罗常培和李 方桂是家中的常客。

1949年祖国解放,他义无反顾地回来了。“为什么要回来?许多人不了解我们当时的时代,我们经过日本抗战八年,吃了许多苦,所以我们这一代特别爱国,当时在国外,不仅是我,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家觉得有希望了,所以好多人都回来了。”

在他看来,金钱是第二位的,而做学问是第一位的。既然是研究有关中国的问题,那还是回国研究最方便。

“其实,我当时回来还有一个理由,因为我妈妈在中国,她不会讲英语,不愿意到美国去。”他说,“我想我回来陪陪妈妈也是好的。”

归来后,周有光在人民银行上海华东分行工作,同时在复旦经研所、上海财经学院兼教授,业余也搞搞语言文字学研究。

对他来说,1955年是人生的转折点。

那年10月,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 有光受邀来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结束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领导对他说:“你不要回去了,留在文改会工作吧。”“我不行,我业余搞语言学、文字 学研究,是外行。”周有光说。当时复旦大学大学校长劝他:“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在欧洲的时候,我因为觉得好玩,买来很多字母学的书来看,想不到隔了好多年,居然还有用处,”谈到自己由研究经济转向语言文字研究,他这样说。

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研究生涯,并且,一干就是六十多年。

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提出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的基本原则,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认同。

1958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1979年,周有光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举行的会议,提出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的议案。1982ISO/TC46用通信投票的方式通过了中国的议案,从此,《汉语拼音方案》成为罗马字母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外国人很喜欢拼音。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假如没有拼音,接待中国人时,称呼和写名字都很不方便,”谈到自己对汉语拼音方案的贡献,他很是欣慰。

八十五岁的时候,周有光离开办公室,离开他的语言文字专业研究,回到家中。“因为年纪大了,做学术也觉得有困难。做我们这一行,要常常去图书馆里查资料,有的时候还要到外国去取材料,这些对我来说都成问题。所以我就回到家中,不再进行专业研究了。”

于是,85岁之后的周有光,看书写杂文就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观察过周有光的书架,你会发现几乎每本书上都粘着很多五颜六色的小书签。“这是他叫我们买来的,还必须要买好的,他一般喜欢颜色鲜艳的,”保姆在一旁解释,“粘着书签的那一页,通常都是他重点读的,今后也要反复看的。”

20103月,集合他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近20万字的《朝闻道集》出版。

“这本新出的书,真没想到销路会这么好,甚至到了脱销的程度。很多人拿这本书来找我签名,我一看,居然都是盗版,据说正版现在都买不到了。”至于自己的杂文为什么如此受欢迎,他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写专业的东西大家都看不懂,而写些随感,大家容易懂,自然销量也就好。

谈到此次获“2010中华文化人物”提名,他摆着手,连说自己不敢当,“我没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能被提名觉得真不好意思。我要是能得奖当然很高兴,这鼓励我今后为大家做更多的工作。我今年105岁,活到106岁大概还是可能的,所以我想我还可以继续工作下去,继续写大家喜欢看的文章。” (李乐毅2010-12-03提供)

 

当前最为流行的十大“病语”

 

本 文所说的“病语”是广义的,即把“事理”不通与“文理”不当的词语,一概称之为“病语”。笔者归纳出当前中国最为流行的“十大病语”如下:一、实践上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实行农业产业化;四、安全隐患;五、一直以来;六、这其中;七、应当引起重视;八、积极的促进作用;九、 令人堪忧;十、第一时间。

下面对于上述“十大病语”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

第 一类为不合事理者,包括上述第一、二、三例。其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提法之所以不合事理,是由于“实践”是一种行为,行为本身不过是检验真 理采取的举措,而只有从多人、多次实践结果的分析、归纳中,方能发现真理与谬误所在。从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提法,应当修正、充实为“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只用一句话阐明这一命题,则应当是“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提法的不当在于:“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经济学与哲学定性命题,不可能、不应当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部分。可区 分的是生产力要素,即我们可把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区分为“第一要素”“第二要素”等等。这样,这一命题就应当纠正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一要素。”

实 行农业产业化”这一提法,是把本来不是产业的农业化为产业。这当然是不合事理的——农业本来就属于第一产业,工业为第二产业,其他为第三产业乃至第四产 业。“实行农业产业化”这一提法的实质性内容为何?是指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加工后产品的销售业三者的结合。从而,名正言顺的提法应当是“实行农工商一体 化”。

第二类为词语搭配不当者,包括上述第四、第五、第六等三例。其中,“安全隐患”的提法之所以不当,是它把“安全”视为“患”,理所当然的替代应当是“事故隐患”,即“事故”是一种“患”。

一 直以来”之所以是错误的,是由于其中作为副词的“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现汉》),而“以来”则表示“从过去的某时直到现在的 一段时期”(现汉)。显然,两者无论从词性上还是从词义上,都不宜搭配在一起,否则便是不伦不类、不知所云。实际上,这一词组的最佳替代是“长期以来”或 “始终”。

这其中”这种用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可通过两种分解法予以分析。其一是分解为“这”与“其中”两部分,加以具体分析。“这”是近指示代词(相当于this)——“指示比较近的人或事物”(《现汉》);而“其中”是方位词,其含义是“那里面”(《现汉》)。这样,“这其中”的含义便是“这那里面”而不知所云了。其二是分解为“这”“其”“中”三个部分。这样,“这”依然是近指示代词,而“其”是远指示代词(相当于that),“指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现汉》),相当于“那”。这样,“这其中”就成了“这个那个当中”而不知所云了——其关键在于将两个含义相反的指示代词连用所致。从而正确的用法是还原为“其中”或改为“这当中”。

第三类为用词不当者。包括上述第七、八、九、十等四例。其中,“应当引起重视”这一短语中强调的是“应当”与否,但是作为助动词的“应当”只能用主动动词相搭配,如“应当加以重视”,而“引起”则为被动动词,从语法上说是不存在“应当”与否的。

在“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短语中,采用“积极的”这一形容词是多余的,即属于“赘词”。因为“积极作用”当然是“积极的”而不可能是“消极的”。显然,如果要强调“促进作用”,就只能是采用“重大的”“巨大的”等形容词。

在 “令人堪忧”这一词组中,关键是用错了“堪”字。“堪”作为副词,其含义为“可以、能够、能忍受”等。那么,“堪忧”的字面含义即“可以忧虑”“能够忧 虑”“能忍受忧虑”等。然而使用“堪忧”一词之处,作者实际上想表达的却是“不堪忍受”。例如“道路交通事故频繁,令人堪忧”之类。从而,“令人堪忧”一 词肯定是用错了,应当改为“令人担忧”或“令人忧虑”。

目 前,使用“第一时间”这一提法之处较多。例如,“消防队在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等等。然而,在“第一时间”这一词组中,“第一”是无解的,因为“时间” 不可能北区分为“第一”“第二”等等份额。因此,凡是使用“第一时间”之处,都应替换为“及时”“首先”等。在本例中,则应改为“消防队及时到达火灾现 场”。

此外,常见的病语众多,不胜枚举。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对于诸如此类的病语,有识之士应当理直气壮地加以纠正!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周诚《以文载道咬文嚼义通论》)

 


我会名誉会长周有光先生被评为2010中华文化人物

赵功德荣获“影响中国·11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荣誉称号

由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组织的“影响中国·11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盛典”于11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出席会议并颁奖。

中 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以“高举时代旗帜、展示时代风采、构建时代精神”为宗旨,广泛宣传和表彰各行各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做 出重要贡献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历届活动先后评选推出了袁隆平、钟南山、任长霞、杨伟光、张继钢、张瑞敏、牛根生、马云、史光柱、刘媛媛、王宝强等一大 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为推动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届活动,经组委会认 真评选,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北京中自汇河科技文化研究院赵功德院长等荣获“影响中国·11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企业家”荣誉称号。

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认为,赵功德凭着对汉字的特殊感情,历时11年,对众多的汉字逐字解剖,反复研究,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将汉字按结构分为10大 类,使汉字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发明出“汉语学习软件——汉字结构输入法”、“汉字数字+音节排序法”、“汉字结构教学法”。赵功德将传统的汉 字和现代化高科技设备紧密结合,将国家颁布的几十种语言文字标准和有关语言文字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应用软件中,把汉字的字形结构、正确读音、书写笔顺和高科 技设备集于一身,融为一体,使汉字信息处理技术驶入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高速轨道,对中国语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彭泽润主编规范汉字书法教材《大学书法》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 是中国第一本严格面向现代规范汉字的艺术书写需要创新体系编写的书法教材,也是语文现代化研究成果进入书法课堂的创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 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教授在序言中说:“书法艺术是我国文化皇冠上的明珠……书法是艺术,但是不是书法家的专利……至今简化字只有印刷规范没 有书法典范,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我国小学识字教育,必须依法使用简化字;可是缺乏简化字书法规范,必然影响小学书法教育……书法不会被计算机吞噬,反而 能在计算机时代大放异彩!”

秘书处:100120北京德胜门外大街4C60601058582206zgywxdhxh@126.comxiandaiyu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