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缘结终生 汉语拼音伴我成长

发布: 2015-12-03 09:47 | 作者: 青海:李成基 | 查看: 1581次

我国的《汉语拼音方案》实施到今年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我也是出生于1958年的,汉语拼音伴我一起长大,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会再有第二个50年,回首往事感慨多多,但由于职业的关系,这辈子我与汉语拼音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我刚上小学时,也就是文革的前三年,那时学校仍然正常上课,开学的第一天,斗大的字一个也不认识,所接触到的第一个就是汉语拼音的字母,老师带着我们读音,教我们书写字母,从声母到韵母,再到声调依次进行,b——p——m——fa——o——e至今还能清晰记起,当时教我们的老师都是本地人,现在看来他们本身的拼音也不是非常过关,由于那时拼音方案实施不久,现在我能估计出,那时教我们的那些老师的拼音也可能是速成的,不那么专业,所以我所初学的汉语拼音也就不那么规范,读音不准,发音不到位,加之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一直是磕磕绊绊。

至 于我和拼音结下不解之缘,还得追溯到后来我有幸上了我们省城的师范学院,所学的专业就是中文,从此汉语拼音伴随我的生活到现在,现在还得感谢在省城师范学 院教我们汉语课的张成才老师,他可是科班出身的大学生,汉语是他的主专业,拼音是他研究的方向,学识渊博,工作非常敬业,教我们时真能做到一丝不苟,特别 是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从不嫌弃,帮我们学拼音发音,纠正口型,声调的高低的区分,至今还能记起教我们掌握“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的”规 律;还有他所收集和整理的青海方言与普通话对 照表,现在想来对我收益匪浅。那时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学生都还不敢大胆说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怕说不准,还是那位张老师鼓励我们大胆的用普通回答问题, 读课文,今天看来再也普通不过的事儿,其实那时的现实就是那样,曾经教我们的老师都是用当地方言给我们授课的,没有像现在这样“教师授课必须用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必备要求”。

我 也是从那时开始试着在课堂上用普通话授课,起初只是用普通话读课文,串讲课文时还仍然用方言讲课,自己总觉得很别扭,不顺畅,后来自己下决心就用普通话开 始授课,在当时我们学校里,当地老师用普通话授课还数首例,正因为我能大着胆子用普通话授课,支撑点就是我掌握了汉语拼音,对发音吃不准的字,我提前都是 查字典认准读音。这里还得提到,我学拼音最好的老师还是我的学生。我所执教的学校是县城中学,所教的年级是初中学段,到了上世纪80年代,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接受了正规的拼音训练,学生们的普通话一般都说的好,如果你在读课文时稍不留心,一旦读错字音,就会引起学生“咕咕”的笑声,所以我在课前特别注意文字的读音,查字典标上读音、声调,这样就而久而久之,我的读音不出什么问题了。

后来我还有幸到省城参加了全省重点中学中青年讲课大赛,并且获得了二等奖;2000年春季到陕西师范大学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其间我代表自己所在的省份参与了交流课

比赛,赢得了所有在场师生的好评。这些成绩都与汉语拼音有关,自己能排除方言的干扰,能准确地读音,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不会汉语拼音,自己的普通话就不会达到目前的程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我更感受到拼音带给自己的益处。当我在键盘上得心应手,操作自如,自己的文档自己处理,用不着求打字员时,我总有一种成功感。此外,操作手机、上网查询、结识四海网友都成为我生活中新的组成部分,这一切均源于我熟悉汉语拼音。


(作者: 李成基50岁 男 汉族 邮编810500青海省互助县教育局教研室

电子信箱:lchj678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