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缘结终生 与汉语拼音结伴而行

发布: 2015-12-03 09:49 | 作者: 福建:王建设 | 查看: 1383次

提起汉语拼音,你也许会说:“那不是‘小儿科’吗?60年代开始上学的人,谁与这玩意儿没有过亲密接触?”不过,要是有人告诉你,这玩意儿也可以成为通向学术殿堂的桥梁,你信吗?

我与汉语拼音真正结缘是在我师专毕业成为泉州幼师的语文教师以后。而且,这次结下的竟是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198010月,我有幸成为教育部主办的首期中央普通话进修班(面向中专教师,为期三个月)的学员。在这个班里,给我们授课的有徐世荣、孙修章、周殿福、宋学、侯精一等专家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给我们开讲座的有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周有光、叶籁士等先生,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还出席开班典礼并亲自讲了话。难怪事后不少人说,你们这一期学员最幸运——师资阵容最强大,学术水平也最高。

谁知,进京进修的喜悦尚未消尽,我就被当头打了一“闷棍”。在大学里,语言类的课程我学得不错;到中专学校当老师后,汉语拼音又是必教的内容。因此,对汉语拼音笔试,我可谓驾轻就熟。在一开班就举行的摸底测验中,我答题奇快,要求一小时完成的汉语拼音的卷子,不到15分钟我就做完了。正当我为自己答题的神速而洋洋自得的时候,改卷同样神速的班主任孙修章老师叫住了我:“让你们默写声母表,你怎么写成字母表?你可真粗心!本来你是可以拿满分的。”

懊恼刚过,我又被迎面泼了桶冷水。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闽南人,普通话难免带有闽南腔。第一次语音实践课,孙修章老师就点出了我的“软肋”:因受方音影响,普通话韵母e的发音太松,入声调明显,儿化不自然等等。还明确告诉我,对我的语音缺陷他会揪住不放。果不其然,单单一个“可恶”的“紧e”的发音,我就被折腾了整整两个星期。当然,最后我硬是依靠进修班里提倡的“三铁”(铁的意志、铁的喉咙、铁的脸皮)精神闯过了语音实践关。

同样让我终生难忘的还有,在结业试讲中,我根据所学的语音知识,介绍了如何利用闽南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学好普通话语音的方法,宋学老师当场给予高度评价,让我好似吃了一道可口的甜点。我对语音学习、语言研究的兴趣和爱好由此被激发了。

汉语拼音,的确是令我欢喜,也让我沮丧,更催我奋进!

这段进修经历不仅让我熟练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并且为我日后进一步自学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大师们的言传身教更是培养了我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谦虚谨慎的为人风格和耐心执着的奋斗精神。

从北京进修回来,学生们对我普通话的评价是“舌头能够翘起来了”(闽南话没有翘舌音)。实际上,这不过是第一印象而已。学生受益更大的在于练习材料、教学方法、训练模式的变化。更令人高兴的是,在1983年福建省中等师范学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上,由我带队并指导的泉州幼师代表队取得了个人一等奖、二等奖、集体二等奖的佳绩。

1985年,我这个只读过一年半大专的师范生凭借着在进修班所学到的语音知识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过五关斩六将,“连蹦带跳”地考上了厦门大学汉语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启了全新的学术之旅。

回顾近30年走过的成长道路,我从一个只有大专文凭的中专教师,成长为一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汉语拼音功不可没。追溯近30年的教学生涯,我教过数以千计的学生,不管是内地生、境外生,还是外国留学生,不管是预科生、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无一不得益于汉语拼音;我主讲的现代汉语课程从获得校“优秀课程”称号,直至今年被评为福建省的精品课程,汉语拼音功莫大焉!

如今我虽已过了知天命之年,但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之中,我还会继续与汉语拼音结伴而行。同时,我也会把这个亲密伙伴介绍给境内外更多的莘莘学子,为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建设54岁 男 汉族 华侨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文学院 邮编362021电子邮箱:hdwjs@tom.comhdwjs@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