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15-12-03 09:49 | 作者: 上海:何靖华 | 查看: 1501次
我今年71岁,原籍广东,出生在上海。解放前在小学念书,学的是注音字母。1956年2月在上海市中、初等学校教师普通话训练班结业,随后参加了当时市政协组织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大讨论,对《方案》产生了兴趣。靠着注音字母的基础,我掌握了拼音方案,从此与汉语拼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刚公布,我就在自己任教的小学5年级教学拼音,不久学生会用拼音写日记了。同时我还担任普通话辅导员,在师训班兼拼音教学,积极普及汉语拼音基础知识,大力推广普通话。
70年代初期,我担任虹口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努力加强拼音教学,并进行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试验。那个年代强调“突出政治”“急用先学”,有的主张拼音从“mao zhuxi wansui”教起,有的把拼音课上成政治课,我感到困惑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有一次组织《zh、ch、sh、r》教学公开课,我编了“知识青年下乡去,赤脚医生为人民,工农兵讲师上讲台,日夜商店服务好”4句话,配上4幅图画。分别用“知、赤、师、日”导入zh、ch、sh、r的教学,着重教会学生发音方法和加强练习。临了师生齐诵“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就是好,就是好!”课后老师们说:“这像一堂拼音课。”1975年我在黄山举行的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试验学术研讨会上,汇报我区汉语拼音教学和基本式试验情况,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70年代后期,统编全国小学语文第一册出版。我在《语文学习(小学版)》1978年第1期上发表了《对汉语拼音教材的 初步认识》一文,认为新教材具有加强声母韵母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拼读音节能力,从简从易安排有关拼写规则的教学内容,以及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等特 点。不久,市教研室组织编写新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参考教案》,我写了一年级“汉语拼音”内容,传播了许多拼音教学的好经验,如用模仿、比较的方法教会 学生认读声母韵母,用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等帮助学生记住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字形等等。在区教育学院中师班,我开设了《汉语拼音教学法》课程。基于自己对拼音工具作用的认识和对教材的理解,我从教师的实践中总结出“突出重点(正确认读拼音字母)、突破难点(分清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抓住关键(熟练拼读音节)、以练为主(强调口练、个别练等)”的16字拼音教学法。我曾应邀到本市中等师范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上课,也到过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讲学。
1983年,上教社出版《小学语文教师手册》,我编写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音”部分。1995年修订为《小学教学全书·语文卷》时,我增补了“《汉语拼音方案》和小学汉语拼音教材”一节,把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作了简要说明。此后又陆续参加《3500常用字字典》《21世纪汉语学习字典》《小学生规范词典》等工具书的编写工作。我还编写过注音读物。1978年前后出版了《毛主席的故事》和《忠魂曲——毛主席六位亲人的故事》。1983年后又参加编写注音读物《学校礼貌语言》《拼拼读读——汉语拼音专辑》。2000年,为古典文学朗诵注音本《名篇三百段》加注汉语拼音。
近几年,我在小学对“二期课改”拼音教材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2006年在《语言文字周报》上发表了《还是先教汉语拼音好》等文章。在地区老年大学,辅导老人学拼音、用拼音打电脑……
回首50年来,我的事业从学拼音教拼音开始,汉语拼音与我的工作、学习、生活紧紧相连。1989年获国家语委颁发的“从事语言文字工作30年”荣誉证书;2007年又获“参与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活动20周年”荣誉证书。这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奖赏。
(作者:何靖华 年龄:71岁,1937年出生 性别:男 民族:汉族 通讯地址:上海市车站北路567弄3号1301室,邮编200434电子邮址:keren_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