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缘结终生 选择了汉语拼音,我无怨无悔

发布: 2015-12-03 09:52 | 作者: 山西:杨大昕 | 查看: 1480次

这些天,我躺在病床上,脑海里总是汉语拼音以及与她相关的人和事。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都是围绕“汉语拼音”这四个字来进行的,我把毕生精力都交给了我心爱的汉语拼音事业!

上世纪50年代末,我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对汉语拼音这一新生事物很感兴趣,一面积极自学,一面悉心向北京的专家学习。我的普通话音韵老师王元是北京派来的,他教得很认真,每一个发音都教得很到位,他要求我多练多说。我进步很快,很快就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工作中了。

1959年,我受山西省万荣县长王国英的委派,到王显公社青谷大队进行注音识字扫盲蹲点,县领导期望在这里尽快摸索出一套供全县推广的经验。青谷村是一个有4000多口人的大村子。村民从旧社会过来不久,对文化十 分渴求,但对汉语拼音的认识却很有限。我和其他蹲点的同志一起深入老百姓家中聊天,帮他们认识拼音的好处,真是做到了“苦口婆心”。我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走遍了全村的每家每户,不到半年时间认识了全村的男女老少。由于我喜欢拉家常,社员们都很喜欢和我交往,不知不觉,大家喜欢起了普通话,这为日后的工作顺 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大约半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开始试探着学习汉语拼音。我们又慢慢引导大家用拼音来记工、记账、记事,就这样学会了用“拐棍儿”(群众对汉语拼音戏称)解决日常生活中写写画画的问题。群众的学习热情很高,大家体会到了学文化的乐趣,出现了父子同班、母女同班、夫妻同班的扫盲学习热潮,还涌现了农民诗人程淑欠、农民科学家程宽牛等推普名人,受到董必武、陈毅、习仲勋、徐特立、谢觉哉等领导人的接见。

我及时把群众学习汉语拼音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编写了《农民学习拼音三读三记》等教材,要求早读、多读,达到能记工、记账、记事的基本要求。此后,这一经验在许多地方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仔细了解农民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写成了《农民识字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怎样教农民学拼音》《怎样抓主要矛盾》《识字教学的启示》等论著论文,得到杜松寿等专家的肯定。万荣县青谷村农民运用拼音学习汉字的做法很快引起中央、省、专署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人胡愈之、胡耀邦、吴玉章等领导及许多专家先后来视察并予以高度评价。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于1960422日下发了《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批示》的文件,明确指出“山西省万荣县注音识字经验是我国文化革命中一项很重要的创举,应在全国迅速推广……推广万荣县的多快好省的扫盲经验是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

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专供识字扫盲使用的、汉语拼音注音版《毛主席语录60条》。在文改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按特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排版,并解决了纸张紧缺的困难。当时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政治任务,不能有半点差错。为了校对这本小册子,我住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前后长达6个月。其间,为了解决在注音编写、校对中的学术性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专家,尤其是杜松寿先生和周有光先生对我们的小册子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本书后来在农民群众中广为传播,印数也很大。正当青谷村的工作搞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时候,自然灾害引发的饥饿问题也向我们逼近,许多老百姓看见我们十分辛苦,主动送来了地里的胡萝卜,让我们解饿,至今想起来还令人十分感动。

1972年,我担任《运城地区报(拼音版)》负责人,继续从事农民扫盲活动,主要倡导农民注音识字,不但帮助农民提高文化水平,还通过拼音版的报纸让农民学习科学种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运城地区报(拼音版)》逐渐改变读者方向成为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易名《小学生拼音报》,现在已遍布全国,拥有近百万订户。这说明当年的汉语拼音幼苗如今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

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们又组织了许多语文工作者尝试汉字编码、统计经典著作的常用字,列出好几种方案,试图寻求语文自动化的最佳途径。

随 后,我深入师范院校课堂讲授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使汉语拼音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一次,我去北京出差,特别拜访了晋南拼音识字扫盲的业务指导专家周有光、 杜松寿、曹澄方等先生,他们详细了解了基层的最新情况,对汉语拼音这一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东西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今后基层推普工作的一些意见。周先生还给我 讲了几个语文现代化的问题,并嘱咐我尽快使用计算机写作。我想,汉语拼音这一光辉事业之所以能成功而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有一大批忘我工作的专家和热心的推广者,他们是推动我国语文现代化向前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我的身体状况不佳,不能登台上课了,就在家里写了一些小册子,如《常见多音字用法手册》、《运城地区方言手册》等书,希冀对社会有所帮助。坦率地说,我的心属于汉语拼音事业,我的人属于汉语拼音事业。我对我所选择的事业无怨无悔!


(作者:杨大昕 汉族 生于1939年 先后在山西省晋南专署文教局、运城行署教育局从事注音识字扫盲工作200662日病逝。此文为杨大昕之子杨学杰根据其父临终前谈话记录整理。联系方式: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邮编:044000电话:0359-899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