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通讯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七十四期】通讯

发布: 2015-12-01 16:42 | 作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 查看: 3737次

浅谈周有光先生的治学和养生

(在“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苏培成

 

   热烈祝贺《周有光文集》的出版!周有光先生今年108岁,在语言文字学专家里面是年纪最大的,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仅就他的治学和养生谈四点粗浅的认识:

一、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研究,把语文现代化跟语言学挂钩

我国对汉语文的研究开始得很早,成就很大,但古代的语文研究实际是语文学(philology)的研究,还算不上是语言学(linguistics)的研究。19世纪末的西学东渐时期,开始引进现代的语言文字学。现代汉语汉字研 究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门类。本体研究眼睛盯住的是语言的结构,应用研究眼睛盯住的是使用语言文字的人。应用研究要考虑人的需求、人的感受。没 有人文情怀,就无法进行应用研究。在周老进入汉语文研究以前,汉语汉字的本体研究方面出现了许多大家,可是应用研究方面还相对落后,成果较少。清末以来, 随着语文现代化的逐步展开,应用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周先生就是在在这样条件下全力投入汉语汉字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大的开创性,解决了汉语文应用中的许 多重大问题。突出的例子是对汉语拼音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研究。在今天中国,汉语拼音无处不在,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从汉语拼音受益。小孩子学识字要用汉语拼音,成年人查字典离不开汉语拼音,知识界要把汉字输入电脑主要用拼音转换法也离不开汉语拼音。再如,汉字研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可是从《说文解字》起直到现在,研究汉字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说文》开创的六书理论。 真正关注现代白话文里的汉字应用,是由周先生倡导的现代汉字学开始。前几年我从《规范汉字表》的研制中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对解决现代汉字应用的 重要性。现代汉字学告诉我们汉字难学难用的主要原因,不是笔画繁而是字数多,因此对汉字必须实行分级定量,努力减少汉字的字数,可是在研究《规范汉字表》 的时候,有的专家拼命要把生僻字放进字表推向社会,《新华字典》第11版就受了这个影响。在今天的中国,语言文字的本体研究还需要提高,而应用研究方兴未艾,问题成堆,更需要我们奋力开拓。应用研究要有以本体研究为基础,它是比本体研究深入一步的研究。

二、十分重视学术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周先生提出了人类语言生活的五个里程碑:⑴文字的创造和传播。⑵民族共同语和国家共同语的确立和普及。⑶传声技术的发明、发展推广。⑷计算机的发明和语词处理的智能化。⑸国际共同语的成长和流通。

周先生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类法,就是从符形、语段和表达法三个侧面全面地观察文字,确定具体文字的类型。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位学者能够从世界文字的全局做出这样清晰的概括。

周 先生高瞻远瞩,从宏观方面提出世界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就是从形义文字到意音文字,再到表音文字。大量应用国内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对上述文字发展的三阶 段做了有说服力的论证,建立了中国的比较文字学。这不但直接促进了汉字改革的研究,而且对世界的比较文字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周先生对汉语和汉字研究提出了要“开辟汉语和汉字研究的新领域”的意见。他说:“从历史来看,汉语和汉字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⑴传统语文学时期:主要内容是训诂学、音韵学、小学等。⑵现代语言学时期:主要内容是现代汉语的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等。⑶新语文时期:主要内容是中国语文现代化(普通话、白话文、简化字、拼音字母的理论和应用);汉语和汉字的电脑处理(中外文自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科学学’有一条规律:‘知识的转移推动科学的发展’。汉语和汉字的研究正在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389页)

在文化学领域,周先生 的贡献更大影响更广。周先生倡导“双文化论”,指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在现代,任何民族都无法离开覆盖全世界的现代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 步骤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 维。发展有先后,殊途而同归。(《文化学丛谈》26页)(《朝闻道集》95页)这是多么大的问题,而周老举重若轻,谈的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三、坚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坚持科学发展的一元性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 社会都是不停地发展着,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富有规律性。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到的,而是隐藏在纷繁的表面现象之后,不容易把握。学术 研究的崇高使命就是揭示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使人们能够利用规律引导事物向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发展是进化,不是退化。”(《文化学丛谈》27页)

周老所以能揭示事物发 展的科学规律,主要的方法是坚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坚持科学发展的一元性。中国古代的语言学者受时代的限制,以中国为中心,对中国以外的世界不甚了了。 到了近代这种局限严重束缚了国人的眼界,使中国在与外国打交道时吃了大亏。容闳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周先生进行研究,强调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主要 目的是要探讨规律。中国和外国同在一个地球,从中国看中国,眼光狭窄,许多问题看不清楚。从世界看中国,便于发现规律,把握规律。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通过比较发现规律,19世纪建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应用这种方法。20世纪,受西方学术的影响,汉语方言研究取得许多突破。例如,古代汉语的入声是怎么发展的。单从北京话看不清楚,联系汉语方言,很容易找到规律。中古汉语的入声有-b-d-g尾,后来发展为喉塞?,合并为一,如吴方言。后来喉塞尾脱落,变为舒声,但是还保留特殊的调值,如山西话。再后入声消失,《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

周先生说:“历史学如 果只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或者只研究一个朝代的历史,而没有世界通史的宏观研究,那么,历史学是不完备的。文字学也一样,如果只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字,或者 只研究一种文字,而没有人类文字的宏观研究,那么,文字学是不完备的。”(《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三卷7页)汉字问题十分复杂,单从汉字本身研究汉字许多问题看不清楚。周老利用比较文字学的方法,“找寻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的地位”。

周先生从世界看中国,不但是便于比较,更主要的是提出一条极为重要的 原理,就是科学发展的一元性。他说:“任何科学,是都是全人类长时间共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颠扑不破的保存下来,是非难定的暂时存疑,不符实际的一概剔 出。公开论证,公开实验,公开查核。知识在世界范围交流,不再有‘一国的科学’、‘一族的科学’、‘一个集团的科学’。学派可以不同,科学总归是共同的、 统一的、一元的。”(《文化学丛谈》14页)“科学有一元性,不分阶级,不分国家。”(6页)这种认识“认为人类文字在不自觉中有一种共同的进化规律,正像生物在不自觉中有一种共同的进化规律一样,这种理解被称为‘文字进化论’。”(12页)

科学的一元性对汉字研究非常重要。从表面看,汉字和拼音文字截然不 同,似乎没有共同的规律。有的学者十分热心寻找汉字的特点。《汉字文化》杂志竭力鼓吹所谓的“汉字优越论”。他们认为,拼音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汉字可 以抛开语言,直接表示思维。汉字比拼音文字优越。这种理论适应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但可惜是没有根据的。周老用一元论研究文化,他指出:“人类历史像一条 田径跑道,世界各国都在这条跑道上竞走;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后来可以居上,出轨终须回归,道路只有一条,没有第二第三道路。竞走目标是没有终点的科学和 民主。”

四、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和自然的关系

养生的实质涉及两个方 面,一是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二是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关于人际关系,周先生力求和谐。办法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 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前些年流行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文化循环论,周先生多次进行点名批判,旗帜鲜明。至于一般的小事,周 先生十分宽容,从不计较。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周先生说人要敬畏自然,适应自然,不去勉强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周先生说:“活到这么大,明白了一个简单的 道理:服从自然规律。沉浮起落是自然规律,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规律,都要服从。哪怕逆来,也要顺受。”“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乎一时的短长,人 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时迎,去时送,万事顺应自然,万事莫要勉强,就是最好的了。”                                                      (2013.5.25.)

 

周有光先生是我人生的一盏明灯

(在“周有光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袁钟瑞

 

首先,我代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代表我学会的名誉会长苏培成先生和会长马庆株先生,热烈祝贺《周有光文集》15卷的出版!衷心 敬佩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高瞻远瞩、卓越勇气,感谢你们为文集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感谢江苏省委统战部和常州市委对《周有光文集》的出版给予的关怀、支持 和帮助!周有光先生是我们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我们学会的名誉会长,但我们学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们为我们学会实现了梦想,也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 事!

50年前的1963年,我上高中一 年级。一天,我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周有光著的《汉字改革概论》,立刻被吸引住了。我站在书架前翻看了很长时间,最后买回家去看。虽然很多内容看 不太懂,但仍然坚持看下去。这就是兴趣,是缘分。从那时起,我就想考北大,学中文,将来也做文字改革工作。周有光先生从那时起就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当然,文化大革命破灭了所有人的升学理想。我到内蒙古草原上度过了11年。在那里,我仍然带着周先生这本书,用这本书钻研汉语拼音,学习国际音标,并且教农村的老师学习汉语拼音,指导他们的拼音教学。 我和一些同学试验用拼音写信,试验用字母标调法解决书写不便和区分同音词的问题。从周老的书里,我们了解了汉字标音的历史,了解了汉语拼音的历史沿革,对 文字改革工作(包括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虽然内心里还充满着兴趣,却不敢想象将来我还有机会从事这项工作。

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波折,我竟然在44岁的时候,调入了国家语委从事推广普通话工作。我在推普处处长的位置上干了整整16年,就是说,在周有光先生的身旁工作了16年。退休以来,又在周先生创办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工作了6年半。周先生的书,一直是我工作的指南;周先生的人品,一直是我人生的榜样;周先生的思想,更是我人生的一盏明灯。

周先生说,语音标准的确立,是民族共同语成熟的标志;学校以民族共同语为校园语言,是国民教育成年的标志。周先生还说,方言是母亲语言,共同语是教师语 言。周先生的话给我的推普工作指明方向,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实际,勤于调查研究,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出彩创新。我写了一本书,叫《话说推普》。周先 生认真地读了,对我说:“你的《话说推普》,写得很好!”我为周先生对一个晚辈的习作如此认真,十分感动;周先生的鼓励,使我工作起来信心倍增!

周先生完善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指出语文现代化的内涵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标音字母化,中文电脑化,术语国际化”,就是要使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实现简易、便捷、普及,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电脑的普及。回想起57年前,由于周有 光先生的坚持,才使我们的汉语拼音字母采用了国际最通用的罗马字母。周先生说起这件事时,笑着说:“当时,主张用汉字笔画式字母的人是大多数,少数人赞成 用斯拉夫字母,只有我和极少数人主张用罗马字母。毛主席也是主张用汉字笔画式字母的。在会上,毛主席问我:‘周有光,你到底赞成不赞成(我的主张)?’我 不敢反对毛主席,但我可以不说话。毛主席再次问我,我还是不说话。毛主席见我不说话,就明白了,于是就宣布休会。事后,胡乔木同志到我家来问我到底是什么 意见。我说,我写过一本小册子《字母的故事》,你拿回去给毛主席看看吧。下次再开会时,毛主席主动提出,汉语拼音还是采用罗马字母好,国际通用。而且毛主 席还说服别人同意采用罗马字母。”周先生哈哈地笑着说:“毛主席借了我一本书,到现在也没有还!”

这件事思想起 来,意义实在重大。如果今天我们的拼音用的是汉字笔画式的字母,或者是斯拉夫字母,或者别的什么字母,如何能够方便地使用国际通用的计算机键盘?如何方便 地将中文的人名地名转换成国际通用的罗马字母?如何高效率地实现中国语文的现代化?越想越觉得周先生真伟大。

不久前,我陪同编译社的叶芳女士去拜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聘请他担任《周有光文集》编辑委员会主任。柳斌同志欣然接受,并给予周有光先生极高的评价。柳斌同志说:“周先生的学问自不必言,周先生的人品、胸怀、眼光,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可惜鲁迅先生只活了50多岁,而周先生今年108岁还上不封顶,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宝贵财富!”

最近,我正在读着陈光中先生的新著《走读周有光》。这本书使我更深入、更具体、更生动地了解了周先生传奇的百年人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周先生永远是我人生的一盏明灯,也是我们后辈做人和治学的楷模。

在此,我们也祝愿周先生继续推出他的新作,祝愿他更长寿!               (2013.5.25.常州)

 

【沉痛悼念伍铁平先生】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铁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525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5岁。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敬献花圈。28日,副会长袁 钟瑞代表学会名誉会长苏培成、会长马庆株等向伍铁平先生告别遗体,并向伍铁平先生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北师大王宁先生撰写的挽联给伍先生的一生做出了崇 高的评价:“一生追求光明,以维护真理为己任,抛私利,重公德,激浊扬清,纯净学坛,铁肩担道义,敢持天下正;半世殷勤治学,视语言研究为乐趣,善为教, 宜为师,通中贯西,砥砺儒林,辣笔著文章,常居学界先。”                                                      (秘书处)

一生追求真理的伍铁平先生

谭汝为

 

大学是传承和推进民族文化的圣殿,是科技创新与学术研讨的高地,是学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家园,是时代前沿各种思想学术流派争鸣的舞台,是青年学子立德修业、求索真理、磨砺自强、实现理想的摇篮。“五四”前后的大学就是典型的体现;改革开放初期的高校,也可感受到这种氛围。大学教师应有三个追求:坚持学术良知和专业尊严,以追求真理为己任,自身应是德才双具的楷模。站在讲台上,就应站在本专业学术前沿,给学生输送丰富的知识、鲜活的思想和人文情怀,重在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学术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伍铁平教授,于2013年5月26日凌晨三时不幸逝世,我们在深感悲痛的同时,又深刻地认识到:伍铁平教授不愧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人文之高标的典范。他坚持学术良知和专业尊严,以追求真理为己任,成为德才双具的楷模。

伍铁平先生是中 国语言学理论及国外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精通多门外语,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善于将国外语言理论与当代语言实践紧密结合,将理论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冶于 一炉,论域宽广,新见迭出。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模糊语言学》《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比较词源研究》等著述,在中国语言 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伍先生这些著作我都拜读过,有的还做了比较细致的读书笔记,但和伍先生的联系始于1996年。当时,伍先生因开展学术批评而被告上法庭。这是中国当代学术界第一场法律诉讼案件。中国语言学界发表声明,数百人签名支持伍铁平先生。在南开大学邢公畹先生首倡下,天津语言学界多人签名。1998年7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签发公函指出:“此案法院不宜审理。”这场诉讼案终以起诉事实上被驳回而告结束。
   我与伍先生神交已久,但缘悭一面;与老先生促膝晤谈在2001年,当时我担任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铁生教授请我通知天津语言学界同仁,出席在天津外国语学院举行的伍铁平先生学术报告会。我和马庆株、石锋、徐世英、孟国等教授以及南开大学、天津师大、天津外院等院校语言学专业师生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结束后,和伍先生就语言学界的学风建设问题进行了座谈。伍先生说:“感谢天津同行对我的支持!特别要感谢邢公畹先生!北京和天津的语言学界是忠诚的战友,为捍卫真理我们应相互支持。”不久,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上读到伍先生《做人比做学问更加重要》和《论进一步开展我国语言文字学界反对伪科学斗争的必要性》等文章。
    2005年,天津市语言学会在学术打假斗争中暂处逆境时,学术批评网杨玉圣教授和南开大学马秋武教授分别找王宁先生和伍铁平先生,获得老一辈学者坚定不移的支持。2005年7月1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学术批评网、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全国学术批评与学风建设论坛”在北京举办。伍铁平先生在出席座谈会间歇时鼓励我们说:“天津这场官司,关系到语言学界的荣誉和语言学发展的大问题。天津市语言学会不管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大精力,都要全力以赴把官司打赢,让正义战胜邪恶!”勉励我们坚持真理,不懈奋进。在这次会议上,伍铁平先生和与会学者大声疾呼,开展学术批评、反对学术不端、维护学术尊严,关系到中国学术发展的命运,也是每一个中国学人义不容辞的道义责任。由贺卫方、李国英、伍铁平、杨玉圣、王逸舟、邓正来等45人签名发出《开展学术批评、反对学术不端、维护学术尊严——关于沈某某剽窃案的公开信》,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内外学界在上签名的海内外专家、学者高达千人。在全国学术共同体的全力声援下,取得最终的完胜。人民法院伸张了正义,还学术以公正。
   后来,我在学术批评网和北师大等单位多次出席有关学术批评和学 风建设的会议,多次与伍先生见面。发觉伍先生身体大不如前,每次都趋前问候,简单交谈,不忍多打扰。但每次见面,老人都伸出拇指赞扬:天津语言学界团结, 能战斗,是好样儿的!伍先生不顾年老体衰,爱憎分明,激浊扬清,致力于学术批评与语言学科评论。他站在风口浪尖,仗义执言,秉笔直书,昭示老一代学者的铮 铮铁骨,为学界的学风建设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他晚年推出的《语言文字学学术批判和批评文集》和《语言和文化评论集》,针砭时弊,影响广远。

伍先生眼里不揉 沙子,他做人和做学问都秉承忠诚老实、表里如一的精神。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情势下,他就是独清独醒的哲人,敢打敢斗的猛士。为维护科学的尊严,为捍卫 学术净土,他年既老而不衰,坚持学术批评,就像一名忠诚而执着的老兵精神抖擞地坚守阵地。他不媚俗,不畏权,不顾安危,敢说真话——在当前学界岂止可贵,简直是弥足珍贵!令我欣慰而赞叹的是,北师大出身的杨玉圣教授和王庆博士等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伍铁平精神的传承,窥见薪火相传的希望。在学术界,以追求真理为己任、敢于担当的中年学者越来越多,那么中国学术则仍存希望,伍公当含笑九泉。
   伍先生特立独行,自强不息的高风亮节,将流芳百世,垂范后昆!
   谨吟诗《伍铁平礼赞》,以表深切悼念之情也。
   巍巍伍铁平,皎皎分晖月。理论崇高标,说理求剀切。中外善打通,语坛建勋业。终生尚真理, 争鸣倡商榷。唯知拥书城,独耻事干谒。鹰隼博碧空,骐骥振长鬣。 世浊我独清,众醉君清越。侃侃显天真,谔谔见强倔。青眼横俊才,睥睨斥顽劣。求真重实践,披斩力奋钺。直言常无忌,志在补天阙。铁骨响铮铮,肝胆何烨烨! 潇湘奇男儿,激扬涌热血。五个铁瓶子,荷戟斗风雪!山在草不绝,石在火不灭。所幸薪火传,桃李萌枝叶。圣哲先路导,鼙鼓遵圭臬。九泉含笑看:万马正腾跃!